爷爷从屋里走出来,说:“哦,今天是小暑啊。一会儿你帮爷爷把冬天的棉被晒晒吧,要知道,六月初六龙晒衣。”
“什么是‘龙晒衣’啊?难道龙也会晒衣服?”小小奇怪地问。
“相传,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龙王晒衣服的日子,那天只要有太阳,就得把衣服晒晒,这样……”
“这样就能让冬天睡觉时暖和些,对吧?”爷爷还没说完,小小就抢着说道。爷爷没有理小小,继续说道:“就能防止衣服发霉。”
“爷爷,你以为我只会问吗?对于小暑这个节气,我也知道一点哦!”
于是,小小大声说:“小暑三候您肯定不知道,是初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看来我家小小知道得真不少啊!“爷爷笑呵呵地说:“我们来吃西瓜了!”小小立马念道:“小暑、大暑西瓜熟,水多味甜又解暑!”
古代人真有智慧啊,把节气跟时间、农作物结合得这么科学!
今天是小暑。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它意味着酷热天气即将到来,是炎热前的“公告”。
妈妈讲,小暑各地会有一些习俗,比如有些地方人们会品尝鲜美多汁的饺子来开胃解馋,另一些地方的人们则会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小暑的另一个习俗是“晒霉”。晒霉在我们南方尤为普遍。经历绵长多雨的梅季,空气非常潮湿,衣物和书本容易霉变,这个时候拿出家中的这些东西晾晒,有助于除霉防变。
我们家处于房屋的低层,所以每年梅雨季节,家里的器具和衣服常要受霉。恰巧今天是小暑,又是个难得的好天气,妈妈提议今天晒衣除霉,应个景。我立即踊跃报名:“我来当帮手!”话音刚落,我和妈妈开始分头行动起来。妈妈去楼上阳台搭晒衣架,我翻箱倒柜,把自己的冬衣和秋衣一批批搬至阳台。在阳台上,我们先检查衣服上有没有霉斑,如果有就在清水中清洗一遍晾晒,如果没有则把衣服一件一件放置在事先搭好的晒衣架上平铺晒,等半个小时以后,再把衣服翻个面暴晒,如此反复。
小暑天气,已经有“上蒸下煮”的感觉,空气中的一股闷热笼罩着我们,我们戴着帽子防晒,但也热得汗流浃背。衣服晒到一半,我就手脚迟钝,不想再干了。我开始发呆,不经意间想到《悯农》中“锄禾日当午,汗滴流下土”的诗句。从来都没有深刻的体会,但在今天,我深深体会到劳苦大众的`艰辛。农民伯伯在酷暑天还要辛苦劳作,用汗水换回那仅有的一点收成。与之一比,我的这点小热又算得了什么呢?我的干劲又迸发了,坚持帮妈妈晒完了所有的衣服。当收衣时闻到那一件件衣服散发出的特有阳光味时,我的内心油然而生一丝丝的成就感。
这个小暑,我过得颇有意义。
躲避是条件反射,是违心的选择。谁都不想被蒸发掉,像一滴水无声地消失。或者被蒸成一只粽子,供奉在燃烧的太阳面前。
只是轻轻的一吻,我的.血液就变成火焰。这种热情让我怀疑,是不是所有的人都一样,被你当草一样地点燃?
我想逃离,像聪明的蟋蟀,选择黑暗的阴凉。不再唱歌,枕一片凉爽的风把梦延长。可是,梦还是被阳光烙伤,一片焦黄。
我还想飞翔,像老鹰一样远离灼热的土地,在空中寻觅一丝微风,可是太阳将要熔化自以为是的翅膀。没有足够的热情,谁能超越太阳?
黄昏走过小巷,一阵呻吟声让我颤栗了好几回,一把苍老的风扇讲述过去的风流。我仄进小巷,汗晶晶的背影,流淌城市霓虹灯的颜色,身旁赤膊的男子与半裸的女人没有什么区别。
再一次和夕阳对视,眼里种满青草和树叶。
就在今夜,请你住进我的梦里。风吹草动。啊,晓星;啊,残月。
用一个小字命名的夏天,穿过稻田进了村庄。那些破门而入的暑气,像太阳打破了砂锅,丝丝凉爽也无比金贵。
树荫下,几只狗在叹息,谁家的芦花鸡叫醒了午后的寂静。赤膊上的汗珠,暗示了生活的另一个源头。一把蒲扇,驱不走异乡人内心的焦急。
你也是热的一部分,将绵延五百里的烽火,烧到了相思的梦境。母亲的.呼唤,有翅膀的力量,也有大地的温度。
季节的故事,只是你翻开的一本书。小小的夏天,忠诚地迎接爱的沸点。
俗话说:“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是不是风”。又是一个好季节,这是一个活泼美妙的季节,一切生物都是美好的。
夏至·荷塘·鱼戏
荷花冒出尖细的小叶子,花朵在河中显得并没有那样成熟,只是一小片一小片的花骨儿。在河中,总是可以看到一圈圆圆的水花。在数百朵荷花中传向河边。青蛙站立在荷花上,绿色的小青蛙和荷花站在一起。青蛙似乎和荷叶融为一体,组成了一个新的模样,溪水流淌的很急,不时发出咚咚的响声,男孩子们光着肩膀在河中嬉戏,在河边草地上抓青蛙。
夏至·草坪·蚂蚱
午晌之后,孩子们吃饱了饭,必定是要去院子的草坪上捉几只蚂蚱,蚂蚱可以跳的`很高,孩子很聪明,他们对蚂蚱很了解,他们用绳子绑住了蚂蚱腿,蚂蚱特别狡猾,一下子跳进绿油油的油菜花里去。什么举动孩子们都看不见,这样孩子们只好寻找别处的乐趣。
夏至·星空·萤火虫
当你安静的躺在草坪上时会看到一丝丝美丽的金光,闪烁的照射在你的脸上,夜晚萤火虫躺在草坪上,草坪中带着一丝黄色。不过一会儿萤火虫会全飞起来,让闪烁照着森林,远处传来蟋蟀的歌词,让整个夜晚更有趣。
小暑是一朵朵荷花,是一只只蚂蚱,是一丝金光。更给夏天添加了一丝乐趣。
“芒种才过雪不霁,伊犁河外草初肥”,我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听妈妈吟诵这句诗,也亲眼看见她四处求购洪亮吉在新疆的叙事诗。妈妈总说:“听!有下雪的声音呢!洪亮吉的这句诗写得真美!塞上江南的风光清新可人,让人无限遐想……”
而我,从这首诗中,知道了“芒种”这个词语。妈妈说,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你出生的那天,也是一个节气,就是小暑。”妈妈随口一说,勾起了我的兴趣。
粗粗看了一下关于“小暑”的简介,我脑海里,整理出这些信息。小暑,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过后是大暑,小暑的到来,预示着田间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乍一看,小暑,还真是普通啊,既没有春分的桃红柳绿,也没有惊蛰的一声春雷,也不像人们期待大暑那般满怀欣喜,更比不上大寒的银装素裹……可是,我就偏偏喜欢上了小暑。或许,因为我出生在这天,所以,对它有着不一般的感情。
阴暗潮湿的.黄梅季,因为小暑的到来而抱头离去。呵!多好啊!久违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没有太阳的日子,心里总有股压抑感,再见阳光,豁然开朗,仿佛没有过不去的坎。这是有思想的人的想法,我从书中读到了这一点。而对于我来说,我喜欢小暑的理由,简单到不能再简单,阳光来了,草地绿了,我的体育课又有了色彩。
我心里一直隐隐觉得,我们做事,恰如“小暑”就好。不需要有多狂热,始于喜欢,对,仅仅只是喜欢,而后是认真做,带着愉快的心情、阳光的心态,做每一件事,就像是培育茁壮成长的禾苗一样,尽心尽力。
另外,小暑到了,我也开始忙碌并快乐着。因为小暑之后是大暑,大暑里,吃冷饮、游泳、睡凉席……大人不会太过限制我们这些活动。所以,我忙着看冷饮的单子,心里默默地想,到时候,家里的冰箱里要存放哪些;游泳的装备准备起来,还可以买一把水枪;空调间里,地上铺一张凉席,切半个西瓜,光是想想,就让我的心里充满了小期待……
书上说,出生的日子恰逢节气,是一件幸运的事,我也这么觉得。小暑,一个平凡而有意义的节气,让我的人生突然有了一丝光亮,不会大起也没有大落,那点温馨,使我内心时时洋溢着小幸福。
小暑,我拜访你——十年了!
有些汉字很有趣,“煮”字者下水蒸,“暑”字者上日烤,都表示蒸薰般的炎热,故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小暑节气仅是小热,大暑中伏天才大热(三伏40天大概分配:小暑头伏10天,大暑中伏20天,立秋末伏10天)。小暑是季夏开始,它的标志是出梅和入伏。“伏”即潜伏、藏伏之意,叫人尽量减少高温下的活动,规避暑蒸湿热之气。
小暑三物候:温风至,蟋蟀居宇,鹰始鸷。小暑日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蟋蟀逃离酷热的旷野,躲藏到屋檐下树阴处避暑。老鹰因地面炙热而飞到清凉的高空盘旋觅食。
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收割小麦等作物外,其他地区农村主要是田间管理。早稻灌浆后期,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中稻拔节进入孕穗期,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及早施好分蘖肥。棉花开花结铃,在重施花铃肥的同时,要及时整枝、打杈、去老叶,增强通风透光,减少蕾铃脱落。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
“伏天的雨,锅里的米。”小暑节气,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高温少雨的伏旱,这时的降水对水稻作物生长十分有利。而华南西部则进入暴雨季节,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应采取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
三伏地煮天蒸,人出汗多,消耗大,食欲不振,比往常消瘦,故谓苦夏。酷暑休息,除了喝消暑汤,吃黄瓜、西瓜等水果外,还得吃好一点伙食补身子,“头伏饺子中伏面,末伏烙饼摊鸡蛋”,这叫歇伏。有些地方入伏吃羊肉,称吃伏羊,“一碗伏羊汤,不用开药方”。还有“小暑黄鳝赛人参”之说,那时的鳝鱼肥壮、粗大、结实、味美。小暑时节,人们将新割的稻谷碾出米,做成饭祭祀谷神后稷,然后尝新米、喝新酒,谓之“六六福”。山东地区夏天还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气温高、湿度大,露天的木质椅凳经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上是干的,经太阳一晒,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会诱发痔疮、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中老年人别长坐露天木凳。
“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暑天养生当以“心静”为最,平心静气,能使情绪舒畅、气血和缓。其实,不光是对暑热需要心静,世上许多事情都需要淡然处之,惟有淡然,才会淡定。
传说,唐代高僧玄奘从西天取经回国,过河时不慎经文浸湿,上岸即在烈日下凉晒经文,这天是六月初六,变成了吉利之日,叫“天贶(读况,意赐)节”。皇宫内定此日为皇帝晒龙袍;寺院的经书也在这天翻检出来曝晒;民间这天都晒衣服,称“六月六,晒红绿”,红绿指五颜六色的衣服;“六月六,猫狗俗”,就连小猫小狗都沾了天贶节的'光。传说能笃信践行是因有现实需求,小暑时节经过了黄梅天,藏在箱底的衣物确已霉潮,太阳又好,取出来晒一晒,确有必要,古称“晒伏”。
野史记载,东晋名士郝隆,见邻人皆晒衣被,就平躺在地上,掀起衣服露出肚皮晒太阳,旁人不解,问他干什么,答曰:“晒书。”“书呢?”“四书五经全在我肚子里。”这是文人轶事笑谈。六月初六天贶节,也是文人的晒书日,捧出家中书籍字画曝晒,让阳光祛潮去霉,驱杀藏匿在书画中的蛀书虫。蛀书虫古文称蠹(读度)鱼,因它像鱼一样身披银色鳞片,藏在书中噬咬纸张为食。谜语“蛀书虫”的成语谜底,便是“咬文嚼字”。忽记起一则《蛀书虫与蜘蛛》的寓言,颇有趣:
一条蛀书虫从书里爬出来,碰上一只蜘蛛。
蜘蛛问:“你是谁?”
蛀书虫笑道:“无知的家伙,连我也不认识,我是世界上最大的学问家。”
蜘蛛奇怪说:“可是我听说,只有人才配有学问呀!”
蛀书虫大笑:“人怎能同我相比?他们拿起书,只是看一看,翻一翻,然后又原封不动的放回老地方。而我呢,钻进书里把每页书,每个字都吞到肚子里,年复一年,你想想我肚子里的学问该有多少?”
蜘蛛羡慕问:“请教,我该怎样才能成为学问家呢?”
蛀书虫趾高气扬道:“当然得学我的样,钻进书里,咬文嚼字吃书喽!”
蜘蛛想了想说:“按照你的理论,我把你吃掉不就成为最大的学问家了。”
蜘蛛说完,扑上去把蛀书虫吃了。
这寓言讽剌眼前危险视而不见,还在夸夸其谈的冒牌学者。
古代读书人敬惜字纸书籍,为防蛀坏,将芸香草放在书柜里驱杀书虫,走进书房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故诗书人家称“书香门第”。
如果说,大雪节气里最宜饮酒,尤其是饮那种温烫过的老酒,白雪红炉,一尊佳酿,那是这节气里最温馨的图画;那未,小暑节气里最宜品茶,尤其是品那种春色般的绿茶,蝉鸣蛙声,一杯香茗,那是这节气里最凉爽的风景。不必讲究得像西方的下午茶,非得来美味点心,红袖添香;也不必如东方的工夫茶,非得用泥壶小盅,浅斟低饮。小暑饮茶,不是喝绿豆汤解渴,不是喝冰镇啤酒消暑,而是在寻求一份平静的心境,让那颗皱巴巴的心,暂时舒展一下,感受安闲和恬静。
每年7月7~8日是小暑节气,写回环诗《小暑》结尾:
入伏头伏入,出梅黄梅出,苦夏炎夏苦,煮蒸复蒸煮。
上帝只会遗弃人类,而我们永远不会辜负上帝。
当你喊痛的时候,所有的祈祷都显得过于黯淡、羸弱、乏力。
昨日的暴雨和飓风,裹挟着巨大的困顿压在城头,这要多少经验才能从容不迫?
一切都可能在瞬间坍塌和陷落,那悄无声息的`阴谋,早已潜伏在城外的树林之中,只等你手忙脚乱时,杀个措手不及。
你有没有在混乱中,清晰地听见,血流汩汩声?有没有听见,锋利的牙齿穿过骨头时,空气中响起清澈的断裂声?
告诉我,上帝在哪里?
告诉我,在这令人窒息的闷热中,怎样才能找到你?
洪荒之水终究会退去,大地上只剩下悲伤的蛙鼓与蝉鸣。
这个季节俘获了我们太多的汗水,不再有人需要忏悔,不再有人需要用血偿还他所欠下的债。
晚霞可以飞得更高一些,像一块通红的丝绸,扯出满天的星光与皎洁。
“黄昏乍凉还热,湖山梅雨初收。对饮花前云侧,坐待残月如钩。”大家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吗?没错,那就是小暑。
小暑是一年中的第11个节气,夏季的第5个。民间自古有“大暑小暑,上蒸下煮”的说法,意为小暑是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而大暑是一年里最热的日子。但实际上,小暑给人的体感温度比大暑还要热上几分,因为她是第一波热浪来袭的伊始,会跟之前的气温形成强烈的反差,就像吹响了“热战”的号角。
小暑的天还真是不一般,走出空调房,阳光立刻将我包围,热浪扑面而来,我的汗珠被一颗一颗地“赶”了出来。但只要一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解暑特饮冰镇绿豆汤,心底立刻就升起了一丝凉意。怀念那软糯的绿豆沙伴着甜丝丝的汤水弥漫在口腔里,咽下去,那种清凉就像一条丝带顺着舌尖到喉中,到肚里,很快,整个身子“冷静”下来,空气仿佛不再那么闷热,就像一袭清风,将我吹入了秋天。
身为炎夏时节的开端,同时走进回忆的小暑美食还有酱油炒绿豆芽,用酱油炒的`绿豆芽看似重口味,其实十分清凉解暑,在毫无其他添加的绿豆芽外裹上一层酱油,既很好地保留了绿豆芽清热解毒的疗效,还增添了一丝咸意,解暑的同时还补充了一些人体必需的盐分,在炎热的夏天保证了我们的身体健康。
小暑、大暑,虽然她们是盛夏的代言人,带给我的回忆却是清凉又美好的。
本文网址:http://m.w286.com/gaofenzuowen/45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