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语录 > 日记大全 > 导航

缓刑人员每月思想汇报500字左右

缓刑人员每月思想汇报500字左右。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汇报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汇报可以是工作开始前的规划安排,也可以是工作完成后的分析总结,是不是有很多人都曾经或正在为写汇报而发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矫正人员春节思想汇报范文(通用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缓刑人员每月思想汇报500字左右 篇1

20xx年12月是全国交通安全宣传月。在活动期间,辖区各校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各校利用校长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宣传栏、微信平台、LED等宣传平台为广大师生普及交通安全法规常识,规范交通行为,提升广大师生安全自律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文明礼让意识,营造全校共同参与氛围,掀起人人关注交通安全,文明安全出行的热潮,开展了系列活动。即:

1、各校长利用升国旗期间,向学生普及文明交通安全知识;

2、LED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创设宣传氛围;

3、开展一次学生设计交通安全为主题的手抄报、黑板报比赛;

4、开展一次“知危险会避险安全文明出行”主题班队会;

5、开展一次交通面对面活动;

6、面向全体师生家长举办一次“拒绝乘坐超载车”图片展活动;

7、对学生上下学交通方式进行一次拉网式大排查。

8、与北岸交警大队共建护学岗活动。

此次系列活动的开展,帮助广大师生提高交通安全防范意识,养成遵规守纪、安全出行的好习惯。共同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贡献力量。

缓刑人员每月思想汇报500字左右 篇2

为切实做好“安全生产月”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提高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6月12日,周村交警深入企业走进邦泰物流公司和通顺物流公司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宣讲活动。

宣教活动中,大队民警结合大队开展的货车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的实际,以通报交通安全形势及近期各省、市因超速、超载等危险驾驶行为发生的重大事故为主要内容,大力宣传周村交警近期开展的各项整治行动和预防交通事故措施等内容,并根据驾驶人的'出行实际,分析了常见的交通违法行为,着重向广大驾驶员讲解了超员、超载、超速、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还发放了宣传材料。

通过开展此次交通安全知识宣讲活动,提高企业负责人和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交通文明意识、交通法制意识,增强遵法出行的自觉性。

缓刑人员每月思想汇报500字左右 篇3

20xx年以来,在区司法局的领导下,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赛虹桥司法所认真贯彻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关精神,严格落实社区矫正的各项工作制度和措施,倡导人性化管理思维,在探索中求规范,在实践中求发展,在使社区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容入社会生活,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努力增加社会和谐因素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夯实工作基础

1、截至目前,我街道在册服刑人员共19人,19名服刑人员全为缓刑,其中男18人,女1人,严5人,普14人,宽0人,定位14,当年接收19人,当年解矫23人。全年重新犯罪率为零。

2、充分利用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平台,利用社区信息平台及时将社区服刑人员信息输入平台,做到“三清”“一迅速”,即人头清、监改类别清、矫正时间清,谈心家访,联系迅速。通过网络平台有效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行踪和思想动态,提高了矫正工作的.综合能力,有效的控制了重新犯罪率。

二、因人施矫,抓好六环节

突出重点,抓好六个环节,一是抓好谈话环节,了解服刑人员的心理状态,消除他们心理负担和思想顾虑。二是抓宣传环节,按市区统一程序,准时通知服刑人员,由司法所所长告知监督人,签订帮教协议。三是抓好走访工作,掌握服刑人员本人和家庭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方案,确保矫正成效。四是抓好教育环节,组织服刑人员进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矫正须知教育。五是抓好公益劳动环节,对公益劳动表现定期讲评,作为司法奖惩依据。六是严抓请假审批环节,对因重大家庭变故和就医需要外出的服刑人员,司法所报请上级给予批准,由司法所进行外出前思想教育,并提出行为要求和每周电话汇报及思想汇报活动,工作情况。

缓刑人员每月思想汇报500字左右 篇4

社区矫正工作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从今年我所共接收矫正对象12人,目前在册人员还有28人,未出现重新犯罪的现象。

一、健全工作机构

按照“两院两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以及省、市、县社区矫正工作意见,出台了《XX乡社区矫正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格局、组织体系和职责分工,组建了两支队伍。一是组建了XX乡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乡党委委员担任,副组长由乡综治办副主任、乡派出所所长、乡司法所所长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司法所,主任由司法所长兼任。二是乡组建一支由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区矫正志愿者组成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社区矫正工作者主要由司法所工作人员和公安派出所社区民警组成。

二、建档立制

乡司法所坚持对每名矫正对象实行一人一档,详细记载了矫正方案、志愿者协议书、监护人协议书、公益劳动记录、每月小结、谈话记录、电话汇报等方面的资料,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基础性台帐。在管理机制上,充分发挥乡、村两级管理网络的作用,明确各自的工作地位和工作任务。实施村每月一次例会制度,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长期发展和司法所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规范“接收”程序

为了规范矫正工作程序,司法所对矫正对象举行人性化接收仪式,由乡司法所所长、矫正人员、社区民警、社区工作站负责人、监护人、志愿者、矫正对象等人员以及县司法局领导等参加,规范了接收八项程序,使矫正对象在进入社区矫正前感受到矫正的严肃性和认真性,起到了一定的慑服作用。

四、专题教育和公益性劳动

社区矫正对象的学习教育和公益性劳动,是提高思想认识,改变思想观念,矫正其不良行为,提升道德品行的良好手段。一是针对矫正对象的'刑罚种类不同,选择一些针对性强的法律知识,实行专题化教育,如对交通肇事罪,进行相关交通法规学习,盗窃罪进行相关刑法知识的学习,做到有的放矢。根据性别、年龄、体质和特长以及刑罚种类不同,安排相应性劳动,建立了XX敬老院公益劳动基地。并实行公益劳动签到式,具体操作由敬老院院长落实。三是对一些由心理障碍的矫正对象,适时进行专业化的心理疏导,摆脱了心理上的阴影,重新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w286.cOM

五、人性化改造

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特别注重对矫正对象的走访,及时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和按期思想表现,做到思想教育从严,生活关心到位。如:对陈某的走访,了解到他的犯罪过程是由于疏忽,造成交通肇事,在被判缓刑后,因为年轻,自认为是其一生中的污点,他这一辈子就此完了,对生活、对今后的前途十分悲观,乡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通过走访、谈心、教育,使他重新燃起了生活的风帆,父母由原来对他不放心,担心他会走极端,现在他父母亲对他很放心,多次感谢司法所对他儿子的帮教。据统计,今年仅通过心理疏导,就打开7名矫正对象的心灵,唤醒了他们重新回归社会的勇气。

六、正面引导

乡司法所在工作中,善于有意识挖掘典型事例,以点带面,提升监管质量。对其他地区的已解矫人员成功事例,乡司法所矫正工作人员都及时向被矫正人员进行大力宣传,极大地调动了矫正对象悔过自新的信心和决心。

纵观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以来,乡矫正办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人力不足,为进一步将工作做细做实,完全做到位带来工作上的压力;二是经费的不足为矫正工作的开展也带来了困难;三是专业性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本文网址://m.w286.com/rijidaquan/32749.html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