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语录 > 日记大全 > 导航

竹石古诗词的意思

2025-04-17 竹石古诗词的意思

竹石古诗词的意思(实用十八篇)。

■ 竹石古诗词的意思

1、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佚名《秦风·无衣》释义: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披一件战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李东阳《睢阳叹》释义:我与你在城里为国而战。孟子及其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释义:天下人都归顺他。4、万人操弓,共射一招,——秦国:吕不韦的门客《吕氏春秋》释义:众人拿着弓箭,共同射向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没有射不中的。5、用众人之力。

■ 竹石古诗词的意思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简介: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化)人。擅画竹、兰、石,书法以“六分半书”名世,诗文也写得很好,所以人称“三绝”。其画在画坛上独树一帜。与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高翔和汪士慎并称“扬州八怪”。

注释:

1、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人是着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

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 竹石古诗词的意思

请重试唐·刘禹锡

(第一部分)

自古秋忧愁寂寞,曰秋胜春。

晴空万里,一鹤一排云,诗会被碧霄所吸引。

(第二)

夜山清水结霜,树深红浅黄。

努力清理高楼,是不是春风得意,让人抓狂。

10、《秋邓宣城解调北塔》

唐·李白

风景如画的江城,山峦叠嶂,望着晴空万里。

雨照镜子,彩虹落在双桥上。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北楼上读书者,风中拜父。

11.《秋日山居》

唐·王伟

空山新雨过后,天色已晚。

明月照松间,春石上。

竹声传给婉姑娘,荷花离开渔船。

春天可以休息一下,王和孙可以自己留下来。

12.《秋邓岚山送张舞》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中,隐士出自怡月。

面对面开始上升,心随雁飞而去。

愁起于黄昏,兴为清秋法。

遇到村民,沙星低着头休息。

天如树,河岸如月。

贺当带酒,一起在重阳节喝醉了。

13.《攀登》

唐杜甫

天色狂暴,猿鸣哀鸣,白鸟飞回清沙。

没有无边的坠落,一望无际的长江滚滚。

万里愁秋是常客,病重百余年独自登台。

狠狠恨翻双鬓角,打倒新杯浊酒。

14.《苏木哲》

宋·范仲淹

蓝天,黄叶。秋色继续荡漾,浪花冰冷烟熏。

山倒映夕阳,接水。草无情,即使在落日之外。

荒乡魂,追游思。除非每晚,好梦都睡着了。

明月楼自立。酒入愁,化为相思泪。

15.《中秋月》

宋·苏轼

慕芸收了寒气,殷寒默默的转动玉盘。

今生今夜长不好,来年何处寻明月。

16.《渔夫的骄傲》

宋·范仲淹

秋色别样,衡阳雁行不顾。

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从角落开始。千丈里,长雁,落日孤城闭。

一杯浊酒远在千里之外,燕然也没有打算。

羌关满是霜。人失眠时,一般头发白白流泪。

17、《苏落阁送爱崔永崔大衮》

唐·李商隐

竹屋无尘碧水门槛,相思穿城而过。

秋阴不散霜飞迟,留干莲听雨声。

18、《深秋长沙彩舞诗玉音》

唐杜甫

嘉时欣见了面,一脸慈祥的望向远处。

甘从佐饮,愿写书帖。

高鸟黄云木,寒蓝树秋。

冬天的湖南没有雪,我病得不知所措。

19.《深秋野心》

唐·刘沧

秋郊为自己哀悼,菊花依旧在寂寞的夜里绽放。

风大疏叶结霜,雁来寒声。

在荒芜的基地打了几年仗,我成天看书。

在回家的路上,我会问过去,并独自唱歌。

20、《南湖深秋》

唐·白居易

八月白露落,湖水陈旧。

但秋天风大,负荷减半。

用手爬上绿色的枫树,踩在黄色的芦苇上。

萧瑟老容颜,被秋冷拥入怀中。

怀初有一哥,蜀道有一弟。

万里几时来,烟波白浩浩。

1、秋季山居

唐·王伟

空山新雨过后,天色已晚。

明月照松间,春石上。

竹声传给婉姑娘,荷花离开渔船。

春天可以休息一下,王和孙可以自己留下来。

2.秋天登五公台寺,远眺寺院

唐·刘长青

古台摇动后,秋日心在故乡。

夜思人少,云峰隔水深。

落日余晖犹强,寒意满空林。

惆怅南朝,长江独孤至今。

3. 秋夜音乐

唐·王伟

鬼婆初生有一丝秋露,青洛没有换衣服。

殷政夜酒工作勤奋,但胆小,不忍回家。

4. 午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月,千家万户衣衫褴褛。

秋风不息,常玉关情。

何日平和葫芦,心爱的停止了远征。

5.秋灯轩城斜条北楼

唐·李白

风景如画的江城,山峦叠嶂,望着晴空万里。

雨照镜子,彩虹落在双桥上。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北楼上读书者,风中拜父。

6.苏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系泊燕柱,宾客新忧。

夜狂天低树,江倾月亲近人。

7. 唐梦浩然

北山白云中,隐士来自一月。面对面开始上升,心随雁飞而去。

愁起于黄昏,兴为清秋法。看到村里的人,沙星低着头休息。

天如树,河岸如月。重阳节为什么要带酒喝醉。

8.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飞萤。

夜空凉如水,坐看牛郎星织女星。

9.唐·白居易

难耐红叶青苔,是凉风雨天。

别怪秋天的寂寞和艰辛,比国君学府大了将近两分钱。

10.初秋

唐·孟浩然

不觉初秋的夜越来越长,微风时常凄凉。

毛斋静避暑,丛沙暴露。

11. 中秋月

唐·白居易

万里清明无比,为末世增添了悲哀和仇恨。

谁要在龙外长期打仗?法庭上的新离别在哪里?

等姬失宠之夜回到院子里的时候,已经没有老范上楼了。

据他说,玉兔和银蟾,远非未知。

12.长安秋王

唐杜牧

楼房靠在霜树上,镜中看不到天空的痕迹。

南方的天空和秋天的景色是二维的。

13.秋风引

唐·刘禹锡

秋风在哪里?萧萧送了一群鹅。

清晨来到庭树,独来的客人是第一个听到的。

14、秋夜送淮

唐·杜牧

孤舟天际线外,走赊账去望中路。贫穷和生病的旅行者经常在家里做梦。

秋树蝉鸣,落日沙乌鸦喧。如果你不打算穿过寺庙,另一边会扔很多花。

15. 秋日

唐耕伟

回鹿乡,谁着急?

古道走人稀,秋风拂谷。

16.饮酒

金·陶渊明

房子在人的环境中,没有战车。

问君和能儿心远非偏颇。

采摘东篱下的菊花,悠闲地看南山。

傍晚的山美,鸟语花香。

这里有一个真正的含义,我忘记区分了。

17. 唐梦浩然

北山白云中,隐士来自一月。看着对方试图爬高,心飞离鸟。

愁起于黄昏,兴为清秋法。看到村里的人,沙星低着头休息。

天如树,河岸如月。重阳节为什么要带酒喝醉。

18.穆江银

唐·白居易

夕阳洒在水中,一半的河是舒缓的,一半的河是红色的。

可怜的九月三夜,露珠似珠,月如弓。

19已凉(唐)韩玲

碧兰干绣帘外挂,朱屏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寒而不冷。

我在第20夜书(宋)里看到了叶绍翁

萧小舞发出冰冷的声音,江上的秋风打动了客人。

知道有孩子会选择编织,半夜就会亮起一盏灯。

■ 竹石古诗词的意思

关于励志和霸气的古诗词如下:犹吊遗踪一泫然。____陆游《沈园二首》烈士暮年,____曹操《龟虽寿》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灯前目力虽非昔,____陆游《读书》昨日邻家乞新火,____王禹偁《清明》鞠躬尽瘁,____诸葛亮《后出师表》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____屈原《国殇》一日不读书,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万里不惜死,____高适《塞下曲》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____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____徐锡麟《出塞》寄语天涯客,____于谦《除夜太原寒甚》金鞍玉勒寻芳客,____于谦《观书》梧桐真不甘衰谢,____张耒《夜坐·庭户无人秋月明》大鹏一日同风起,____李白《上李邕》只有精忠能报国,____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诚既勇兮又以武,____屈原《国殇》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 竹石古诗词的意思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被誉为唐人五言绝句最佳者。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绝:绝迹。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千山:虚指所有的山。万径:虚指所有的路。这两行的意思是: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小路,都没有人的踪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孤零零。舟:小船。蓑:蓑衣。笠:斗笠。这两行的意思是:(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

写雪景而前三句不见“雪”字,纯用空中烘托之笔、一片空灵。待结句出“雪”而回视前三句,便知“千山”、“万径”、渔翁,已全覆盖于深雪之中,而那雪还在纷纷扬扬,飞洒不休。要不然,“千山”何故“鸟飞绝”?“万径”何故“人踪灭”?“孤舟”渔翁,又何故披“蓑”戴“笠”?

用“千山”、“万径”反衬“寒江”、“孤舟”,用“鸟飞绝”、“人踪灭”反衬“蓑笠翁”寒江“独钓”,从而在广阔、寂寥、清冷的画面上突出了“孤舟”“独钓”的“蓑笠翁”形象。

■ 竹石古诗词的意思

题画竹石

宋-张翼

嗟彼凤去,空馀虎蹲。竹不可食,石不能言。

■ 竹石古诗词的意思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翻译: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子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 竹石古诗词的意思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挺拔,无论你刮的是东西南北什么风。

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子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黑暗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作者资料阅读:

郑燮【音xiè】,又名郑板桥(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清代著名诗人、画家。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父亲郑立庵是县私塾教师,教授几百名学生。郑燮自幼随父亲读书,爱读历史书和诗文词集,博学强记,所读的书都能背诵。少年时在真州毛家湾读书。康熙秀才、雍正壬子年(1732年)到南京乡试中举人。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赴北京礼部试,中进士。乾隆七年1742年出任山东范县令。乾隆十一年1746年调任潍县县令。后来因为为民众请赈得罪权贵,于是辞官不做,寄居扬州,靠卖画维持生计。他画竹子十分有名,是“扬州八怪”之一。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 竹石古诗词的意思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东永济县)人。杰出的思想家、散文家。诗歌的成就也很高。

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诗人用飞鸟远 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 治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 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 的精神面貌。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考试中考察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考试时,可以做复习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 竹石古诗词的意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

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1)让学生出示生字卡片: 绝  径  踪   孤  舟  翁   钓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诗,读一读。

?br />

■ 竹石古诗词的意思

1、咏二四气诗 · 惊蛰二月节

(唐) 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2、闻蛙

(宋)赵蕃

惊蛰已数日,闻蛙初此时。

能如喜风月,不必问官私。

3、拟古 · 其三

(晋)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4、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5、忆秦娥 · 秦楼月

(宋)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

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6、西江月 · 春雷

(清)陆求可

半夜雷车惊蛰,初春雨脚穿江。

梅花应已满山香,急驾兰桡画桨。

一带青山如沐,半湾绿水停航。

白云渺渺雪茫茫,明月天连纸帐。

7、《观田家》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8、《秦娥月/忆秦娥》

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

拂墙浓杏燕支湿。

燕支湿。

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 竹石古诗词的意思

1、千磨万击还坚劲读音:qiānmówànjīháijiānjìng。还,仍然坚劲,指劲健有力;坚强不屈。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中的诗句。

2、竹子把根深深地扎进青山里,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你是吹来酷暑的东南风,还是吹来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同以前一样依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3、拼音:还(hái)坚(jiān)劲(jìng)

4、郑燮(zhèngxiè)竹石原文注音版:

5、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子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6、qiānmówànjīháijiānjìn,rèněrdōngxīnánběifēng。

7、劲

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9、竹石意思是:竹与石。

10、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郑燮,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11、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12、题画竹拼音版注音:

13、尔:你。

14、书法家;原名郑燮,"燮"读音ㄒㄧㄝˋ,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历史上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著有《板桥全集》。题竹石的作者郑燮zhèngxiè

1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6、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明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17、力气,力量:~头。费~。干~。

18、破岩:破裂的岩石。

19、在原诗的意思是经历过千锤百炼之后还是(仍然)坚毅刚强有力。

20、题画竹翻译:

21、yǎodìngqīngshānbùfàngsōng,lìgēnyuánzàipòyánzhōng。

22、郑燮的《竹石》的读音是:;yǎodìngqīngshānbúfàngsōng,lìgēnyuánzàipòyánzhōng。;qiānmówànjīháijiānjìn,rèněrdōngxīnánběifēng。

23、赏析(鉴赏):

24、磨:折磨,挫折,磨炼。

25、原:本来,原本,原来。

26、击:打击。

27、坚强有力:~敌。~旅。~拔。~悍。~挺。~秀。~直。~松。强~。刚~。疾风知~草

28、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29、立根:扎根,生根。

30、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31、精神,情绪,兴趣:干活儿起~儿。这部电影真没~。

32、竹石作者:郑燮zhengxieyǎodìngqīngshānbùfàngsōng 咬定青山不放松,lìgēnyuánzàipòyánzhōng 立根原在破岩中。qiānmówànjīháijiānjìn 千磨万击还坚劲,rèněrdōngxīnánběifēng 任尔东西南北风。

33、任:任凭。

34、全文翻译(译文):

35、劲

36、还:仍然

37、wéiyǒuzhúzhīhúnbùpà,tǐngránxiāngdòuyīqiānchǎng。

38、劲,是多音字。这里是jing的意思。

39、qiūfēngzuóyèdùxiāoxiāng,chùshíchuānlínguànzuòkuáng。

40、字词句解释(意思):

41、书法家郑燮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作品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译文如下:竹子把根深深地扎进青山里,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你是吹来酷暑的东南风,还是吹来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同以前一样依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 竹石古诗词的意思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与发展·因势利导,促进发展·开拓思路,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

求知欲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亲身参与研究,会从中获得相关的诸多知识,从而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之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清平乐·村居》一文时,有学生对“无赖”一词的理解产生了疑问,许多学生说小儿“空闲,不干事,不成器”。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则学生的观察与思维的能力就得不到训练与提高。此时,教师让学生来给有关的画面配解说词,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体会“无赖”的正确含义。学生在观察中讨论发现,“小儿”趴在地上边剥莲蓬边品尝的神态是多么的可爱啊!哦,原来“无赖”在这儿是“年幼顽皮”的意思啊!并体会出诗人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而并无贬义。就这样,学生在亲身研究中开拓了思路,获得了相关的知识,从而在主动探究中逐步培养了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古诗教学诗意盎然· 把握诗意讲解的“度”·对古诗的整体把握、融会贯通应注意点拨,引导自悟

龄前 古诗的整体把握重在了解诗序、结构、表达等多方面的特色,并不同于熟背全诗翻译。如同唱歌,会唱出每个音符并不一定就能传神,需要将其旋律、情感起伏、华彩乐段自如表现才会有绕梁三日的回味。教师在教学古诗时需要找到埋于诗中的“线”,才有利于学生串起粒粒珠贝。窦桂梅老师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先让学生感受并描述一幅幅画面,再借助“溪”把画面连起来,让诗人领着读者去村子中走去看。诗词画面的“分”“合”,实际上是带着学生在反复涵咏,整合头脑中的情境。在情境中,学生不仅能读懂诗词,更能体会到诗词独特的韵味。

〖量体裁“文” 因“材”施教·尝试之二:查找替换·字的辨析

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有学生把“卧剥莲蓬”理解为“俯下身子”,我引导他看插图,学生豁然明白,应解释成“伏下身子”。我继续让学生对这两个音近形异的字辨析,如果不参照插图,究竟哪一个字更合适?很快,学生争鸣出了“伏”,能形象的体现小儿的天真、可爱。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导语妙用·创设情境、自然导入

一堂课就是一次演出,演员是老师,观众是学生。演出中,导入新课是第一幕,如何演好第一幕,如何在第一幕中让你的观众被你的台词所吸引, 并产生共鸣,这就需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指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个场合的情形和景象描绘出来,使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获得生动鲜明的感受。

我曾经在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清平乐·村居》一诗时先随着悠扬舒缓的音乐,欣赏几幅功力非凡的国画。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告别了都市的高楼大厦、喧嚣与繁华,今天我们将一同去感受美好的乡间生活。接着给学生播放课件:一组国画,加上老师委婉动听的叙述:“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它讲究用墨的浓淡,线条的疏密,有时它还留有许多空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国画上一般还题上字,盖上印章,使之成为一幅完美之作。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播放课件:村居图)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展示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幅宁静、闲适的乡村风景图,图上雅致、清新的田园生活.”一下子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屏息凝视,从那专注的眼神看出他们已经沉浸在画面所描绘的情景之中。不难看出,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诗词所描写的意境。

古诗词的教学由于作者写作时间的特殊性,在教学中,首先应根据诗词所表达的不同意境来设计不同的导语或情境,使学生很快与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产生一种和谐的心向,这样也有助于他们展开想象,感情的升华。设计好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导语,是培植审美心境的第一步。而导语的情绪色彩应和诗词的情感色彩声气暗通。

〖小学古诗文教学困惑与对策·我们的探索·探索古诗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入情入境,走进古诗·将创新引入古诗教学·将古诗改写成小故事

有些古诗文本身就是一幅图,图中描写着一个动听、美妙的故事。像我们刚刚学过的词《清平乐·村居》,词的第二节“大二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就是一幅很美的乡村生活图,课堂上我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他们观察课文的插图,从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入手,大胆拓展开来去想象图画上面以及背后的故事,课堂上我点名一两名学生口头说故事,全班同学点评,在这个引导的基础上,再将这个题目以小作文的形式进行布置,从作业情况来看,各有特色,效果非常不错。

〖浅议教后记·记学生理解

学生的理解对于学习语文至关重要,语文着重要培养学生的理解与习作能力。在课堂上,我总是耐心地听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有一次我在教《清平乐·村居》时,朗读到最后一句话时“溪头卧剥莲蓬”,有同学举手说:“老师,你读错了,“bāo”应读第一声,“pèng”应读轻声。”他还振振有词,磁带上也是这样读的。我觉得这个理解提得很好,并把它记了下来。回到办公室和同事商量,他们有的对此不屑一顾,有的在议论纷纷。还是组长有办法,他提出:“bāo 应读第一声,蓬应从词的平仄要求来看,也应该是读第二声,而非轻声。”大家一致表示同意。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是培养认真阅读习惯的需要·学生要透彻理解文章

语言是记录思相想的载体,是物化了的思想,而文字又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生动的情境或丰富曲折的故事,或动人心弦的场面,或包含着耐人寻味的意蕴。对文章的朗读,就是将语言文字还原成形象的生活,再现文中的情境与图景,思想与内内涵。

为了达到这样一种朗读的境界,就有必要让学生对朗读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通过还原与再造,让学生的眼前,展现由文字所描绘的人、物、景等等,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情境,以形象的过程演绎文字的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自己经历过的或体验的情境与文字联系起来,形成形象,或是通过文字在进行丰富的想象,或通过多媒体的辅助等,当读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便让学生想象那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学生读着读着就会入情入境,还可以利用一段音乐,调动学生的想象与联想,如《清平乐·村居》在导入课题时,让学生先听一首很舒缓恬适的音乐,然后再问学生:从音乐中能听到什么?这样做,学生对田园生活有一种初步的感受,所以在初读时也能读得有声有色。对于朗读来说,是一种非常有利的条件,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朗读,学生会更加容易地进入境界,更容易达到朗读的要求。

〖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要培养那些学习习惯·在“读诗(词)句,晓诗(词)意”中让“释、换、猜、调、补”成为习惯

试看新课改下古诗词教学对诗(词)句的理解,不管是名师课堂,还是一线教师的普通课堂,大都利用多媒体、注释等粗知大意,不求直译(古今词义对译)。长期这样教学,何谈翻译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能力?在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中要坚持训练学生用“释、换、猜、调、补”的学习方法直译古诗词,让其成为学习习惯,终身受用。

1、释──看注释:

这是学习古诗文的常用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时时提醒学生利用这一学习资源,直译诗句。

2、换──古今词对换:

如我在教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牧童》一诗,理解“草铺横野六七里”中的“铺”时,我先让学生,学生找到词条“把东西展开或铺平”,联系诗句大致理解意思后,再让学生给“铺”组词,学生很快想到了铺天盖地(把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节词“铺”换成了现代汉语的多音节词“铺天盖地”),一下子就理解了草长得茂盛,草野辽阔的意境。

3、猜──联系上下文推测古诗(词)中词语的含义:

如我在教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这首词,理解“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卧”时,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推测其含义,有的说是“躺”,有的说是“趴”,双方争持不下。于是,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辩论,结果是既可解释为“躺”,也可解释为“趴”,两个意思都表现了儿童天真、顽皮的天性。

4、调──调换顺序:

即古诗词句中的词序有时与现代汉语语句的`叙述顺序不同,需要调换才能正确直译。如在教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牧童》一诗,理解“笛弄晚风三四声”时,应调换为“晚风笛弄三四声”,翻译为“晚风中牧童吹笛嬉戏,不时传来悠扬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

〖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要培养那些学习习惯·在“寻诗(词)眼,悟诗(词)情”中让“寻、想、悟、诵”成为习惯

这是古诗词教学的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教师要在学生理解诗词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全诗(词)寻找诗(词)眼,紧扣诗(词)眼想象诗(词)的意境,体会诗词理与情,在正确、流利地朗读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全诗。如我在教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中《舟过安仁》一诗,(通过“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晓诗意”的学习,理解了诗句意思后)到最后一步“找诗眼,悟诗情”,学生找到了诗眼“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中的“使”时,我首先让学生把“使”换成“让”,体会诗句中是用“使”,还是用“让”更能表现其意境。学生联系前面学习中对“使风”的理解(即借风),进行了一次“使”好,还是“让”好的讨论。通过争论,学生最后一致认为还是原文的“使”好,其理由是:这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恍然大悟: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这里的“使”是“借、利用”的意思,是“利用伞借风顺风顺水行船”;而“让”的意思是“指使、容许或听任”的意思,没有“借、利用”的意思。这个“使”字,把渔童玩耍中透出的天真烂漫、聪明顽皮的天性写活了。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儿童天真烂漫、聪明顽皮的天性,品出这首古诗表现出来的古代儿童独特的生活情趣。最后,要求学生背诵这首古诗,并把它改写成300字左右的记叙文。这一训练过程,不但体味了诗人杨万里用“使”的精妙,而且玩赏吟诵了“张伞借风行船”的美妙意境与精妙诗句,培养了学生“寻诗眼,想诗境,悟诗情,诵诗文”的能力。这样坚持几年、十几年即可形成习惯。

■ 竹石古诗词的意思

竹石

明-徐庸

竹边烟水流,竹下云根立。

凤凰声未举,翡翠毛初湿。

清影扫苔花,秋风晚来急。

■ 竹石古诗词的意思

1、《梅花》宋代:王安石

2、古代的大诗人们,以“四君子”为题材的诗写了很多,下面分享四首。

3、船头昨夜雨如丝,沃我盆中兰蕙枝,

4、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5、出自宋代赵师秀的《约客》

6、出自宋代卢钺的《雪梅·其二》

7、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8、未染朱唇堪国色,缟仙槛外我欣追。

9、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10、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11、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12、梅园小径向幽斜,疏密盘虬尽际涯。

13、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14、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5、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16、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

17、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8、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19、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0、出自唐代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21、(二)兰

22、出自两汉刘彻的《秋风辞》

23、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去挽留。

24、《不第后赋菊》唐代:黄巢

25、唐代:王维

26、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27、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28、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29、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30、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下年一作:明年)

31、唐代:元稹

32、我自喻是朴素纯情的蕙兰花,正是含苞待放楚楚怜人盼君早采撷。

33、出自唐代高骈的《对雪》

34、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35、《菊花》

36、吴嘉纪《三月三日绝句》

37、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38、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39、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夏夜追凉》

40、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41、《雪梅·其一》

42、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43、出自宋代杜耒的《寒夜》

44、出自清代郑燮的《新竹》

45、《竹石》清代:郑燮

46、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47、出自宋代卢钺的《雪梅》

48、两汉:佚名

49、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50、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51、拨去尘埃寻逸梦,销魂卧雪岭头花。

52、【唐】白居易

5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54、(三)竹

55、出自唐代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56、《冉冉孤生竹》

57、《咏幽兰》苏轼

58、宋·朱淑贞《菊花》

59、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60、腊梅绽蕾斗寒霜,枝横冰烟隐郁芳。

6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62、出自唐代黄檗禅师的《上堂开示颂》

63、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64、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

65、繁蕊争开修禊日,游人正是到家时。

66、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67、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68、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69、出自唐代卢仝的《有所思》

70、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

7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72、幽兰崖隙战风霜,雅素纤姿碧叶长。

73、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快落山了。

74、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75、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76、渐笼当槛日,欲得八帘云。

77、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78、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79、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80、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81、(一)梅

82、出自唐代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其一》

83、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8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85、《早梅》

8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一作:韧)

87、潇湘神[唐]刘禹锡

88、小萼疏姿忽发开,朔风碎玉雪中栽。

89、唐代黄巢《题菊花》

90、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91、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92、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93、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94、写梅兰竹菊四季花的诗太多了。欣赏一下下面的吧。

95、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下年一作:明年)

96、关于梅兰竹菊七言诗如下:

97、《梅花》王安石

98、七绝·咏菊

99、须蒂连绵几丈许,心存根底赠人香。

100、缀雪轻黄呈雅韵,百花凋榭独门香。

101、出自唐代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

102、全凭朵朵金黄色,惹得诗人笔下夸。

103、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104、忽然间,这一夜清新的香味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

105、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10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一作:韧)

107、白梅生长在有冰有雪的树林之中,并不与桃花李花混在一起,沦落在世俗的尘埃之中。

108、兰花诗古风

109、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110、《白梅》元代:王冕

111、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112、秋风凛冽兰蕙变成茅,江南寂寂生气已全消。

11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14、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115、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端午》

116、并不知道临近水边的寒梅是提早开放,以为是枝头上的白雪经过一冬仍然未消融。

117、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118、雪梅[宋]卢梅坡

119、出自宋代黄庭坚的《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120、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121、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122、《题画兰》清代:郑燮

123、数茎幽玉色,晚夕翠烟分。

124、出自唐代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

125、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126、《菊花》李商隐

127、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128、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129、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

130、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31、古诗中描写梅兰竹菊有很多,其中:

132、梅王安石

133、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134、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135、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136、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37、《题郑所南兰》元代:倪瓒

138、出自先秦屈原的《九歌·湘夫人》

139、宋代:卢梅坡

140、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141、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142、《菊花》唐代:元稹

143、《题新竹》杜牧

144、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145、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146、闲来无事欲寻梅,画册翻开律暗推。

147、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148、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149、七绝·梅园

150、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151、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152、题李次云窗竹

153、枯草丛中野菊花,生来就爱扮篱笆。

154、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155、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156、《新竹》清代:郑燮

157、出自唐代戴叔伦的《兰溪棹歌》

158、《竹里馆》

159、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16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61、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162、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163、梅兰竹菊的诗句:

164、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165、唐代:张谓

166、怕过了时节你还不归来采撷,那秋雨飒风中将随著秋草般的凋谢。

167、只有所南忠心仍不改,用泪泉磨墨抒发爱国情操。

■ 竹石古诗词的意思

1、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竹【唐】李贺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织可承香汗,栽堪钓绵鳞。

3、竹【清】郑燮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4、竹【梁】刘孝先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5、于潜僧绿筠轩【宋】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6、咏竹【唐】李峤高簳楚江濆,婵娟含曙气。白花摇风影,青节动龙文。叶扫东南日,枝捎西北云。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

7、咏竹【齐】谢眺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但恨从风箨,根株长相离。

8、新竹【宋】杨万里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半脱锦衣犹半著,箨龙未信怯春寒。

9、题李次云窗竹【唐】白居易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10、霜筠亭【宋】苏轼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11、秋日白沙馆对竹【唐】许浑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卷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

12、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3、赋得阶前嫩竹【陈】张正见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砌曲横枝屡解箨,阶来疏叶强来风。欲知抱节成龙处,当于山路葛陂中。

14、春日山中竹【唐】裴说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15、初食笋呈座中【唐】李商隐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金。

16、别桥上竹【唐】白居易穿桥迸竹不依行,恐碍行人被损伤。我去自惭遗爱少,不教君得似甘棠。

■ 竹石古诗词的意思

中国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相当部分的诗词作品对自然和社会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地理元素,不乏有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词。这些诗词对增强我们的地理审美观、正确地理解地理规律、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大有帮助。中国历代诗人、文学家,抒发喜怒哀乐之情,表现旨趣,往往借助于祖国的名山秀水。许多诗歌中不仅反映了一些气候特点、地质地貌状况,也透析了一些生态环境的变化现象。在古诗词中,除了一些对自然地理方面的精彩描述外,有的诗词亦很贴切地反映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

■ 竹石古诗词的意思

1、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

2、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明·无名氏《渔樵闲话》四折

3、梅和竹菊画在家中的寓意,梅的寓意是顽强,荷花的寓意是高洁,竹和菊的寓意是不畏严寒,乐观坚强。

4、梅兰竹菊指的是梅花,兰花,竹和菊花,被称为四君子。各自象征的意义不同,梅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品格。兰象征着疏远污浊的政治,来保全自己美好品格的品质。竹象征着不同流俗的高雅人士。菊有傲霜斗雪的精神。

5、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

6、二、各个代表的意义

7、宋代林景熙《霁山集》四《五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篁为岁寒友,”菊〔菊韵〕--李师广--

8、生性高傲、清正廉洁的竹菊。

9、各个代表的意义

10、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

11、兰: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

12、琴棋书画能静心

13、梅兰竹菊的书法作品应该怎样落款,如果是写成条幅的话,梅兰竹菊四个字,后面直接落上书写的地点,时间作者的姓名,然后盖上印章就行了,你如果写成四个条屏形式的作品,在每一个字的下面落上一道诗,比如菊字写大,下面落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类的诗句。

14、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

15、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

16、竹:竹子冬天也不凋谢,它刚正,不亢不卑,谦逊,象征着不同流俗的高雅人士。

17、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元·白朴《朝中措》

18、菊竹梅兰可养性;

19、梅兰竹菊指的是梅花,兰花,竹和菊花,被称为四君子,分别代表着傲,幽,坚,淡的.品质。

20、梅兰竹菊是只指:梅花、兰花、竹、菊花。这四种花被人称为“四君子”。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号称花中四君子。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它们各有特色:

21、竹菊梅兰可养性

22、松:松柏常常象征着坚强不屈,松枝则象征傲骨峥嵘。

23、菊:菊花不仅清丽淡雅,且还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

24、诗书画印能陶情。

25、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

26、题竹菊李鱓古诗

27、琴棋书画能怡神。

28、梅兰竹菊

29、风花雪月颇迷人。

30、竹菊梅兰可养性,

31、菊竹梅兰可养性

32、柴米油盐堪为天。(《汉书·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33、荷:荷花象征高洁、清廉、神圣。枫树在人们心目中是一种精神象征,由于枫树的非凡性,人们常用枫叶来象征坚毅,枫叶还象征着鸿运,鸿运当头,好运即将到来;‘枫’同‘封’,有着受封的美好寓意。

34、兰:兰花多生长于幽僻之处,花色很清淡,象征着疏远污浊的政治,来保全自己美好品格的品质。

35、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

36、兰: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

37、风雨雷电葬花魂。

38、梅,兰,竹,菊一般作品都写成四屏式,為单独成幅作业,梅,兰,竹菊四个字在上面大一些,各配相应的小行书,落款在左最后一行,竖落

39、梅:梅花为四君子之首,在寒冷时开放,开百花凋谢之后,美丽脱俗,但却不和其他花卉争艳。所以历来都用来象征坚韧不拔,傲然不屈,不屈不挠的高尚品格。

40、梅花争春吐瑞香,兰生幽谷溢清芳。竹怀虚心持高节,菊傲寒霜绣华章。

41、一、象征意义

42、兰:兰花多生长于幽僻之处,花色很清淡,象征着疏远污浊的政治,来保全自己美好品格的品质。3、竹:竹子冬天也不凋谢,它刚正,不亢不卑,谦逊,象征着不同流俗的高雅人士。

本文网址:https://m.w286.com/rijidaquan/175567.html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