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语录 > 日记大全 > 导航

拒绝道德绑架演讲稿

拒绝道德绑架演讲稿(热门7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你知道7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拒绝道德绑架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拒绝道德绑架演讲稿 篇1

日前发生在广州地铁4号线里的一起老少打斗事件,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作为当事人,67岁的陈某和28岁的吴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均对自己的不理智行为深表后悔,并希望事件能尽快平息。不过,事情真相依然是迷雾重重,不同的是两人对事件的细节还原,相同的是两人对打斗的责任认定——“主要责任在对方,无故被打很委屈”。在缺少直接证据的支撑下,在趋利避害的本性驱使下,这起“老少斗”很可能会成罗生门,真相只留存在当事双方的内心深处。

我们不苛求媒体能够最终还原事情真相,即使最后得出了真相,其实意义也不是很大。我们更应该从中找到共识,即什么是必须倡导的,什么是必须鞭挞的,并在自己的日常言行举止中忠实践行。无论真相如何,自觉排队是必须倡导的,悍然插队是必须鞭挞的,制止插队更是值得赞扬的;文明礼让是值得倡导的,强逼让座是需要批评的,蛮横挑衅是必须抨击的;见义勇为是必须倡导的,暴戾打架是必须批判的。

虽然双方都表示后悔,但并没有合力为公众提供一个真相,缺乏基于对方立场的理解与宽容,更多的是在渲染自己的弱者或“正义”角色,这样的“后悔”更多是应付媒体和警方的托辞,只是希望尽快平息这起不光彩的事件。其实,类似的不光彩事件还有许多,公交车上打司机、飞机上群殴,其原因都是当事人只图一己方便,不顾公众或他人利益;只顾个人面子好受,不顾公共文明礼仪;只信奉暴力分输赢,不追求公道在人心。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引发“血案”,这是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的,也是文明社会的耻辱,亟需引起全社会的警醒。培育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既要提升公众的文明素养,也要从制度层面上消解社会戾气。当人们的内心缺乏一种宽容,甚至更多充斥着不满与愤懑时,心态往往容易失衡,“低燃点”暴力行为常常随之发生。

对待这样一起打斗事件,除了谴责批评之外,我们都需要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多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多一些理解、宽容、礼让、自省,少一些蛮横、争斗、戾气、固执。在某种意义上说,老人更应该成为社会道德的楷模,作为一个成熟的个体,早已对这个社会有了深刻的认识,早已感悟到了是非观念和文明意识,甚至早已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年轻人也习惯于把长者看作自己的人生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领悟、践行。因此,年轻人既要尊重老人,老人也要为年轻人树立榜样。

这起打斗事件之所以会引发舆论关注,更多的是借助了网络视频和微博传播,“血淋淋”的画面不仅让公众深感震惊,同时也让当事人、社会集体进行了一次反思。因此说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虽然打斗传递出来的是“负能量”,但反思却能带来警醒的“正能量”。有网络媒体适时推出了“随手拍广州文明行为”的全民参与活动,无疑更能传递社会“正能量”,有利于提升全民文明素养。其实,既要“随手拍广州文明行为”,也要“随手拍广州不文明行为”,通过正反两个方面来塑造社会的文明风气,有时候“不文明”更能警醒公众,反面典型往往更有力度。

少些蛮横戾气,多些谦让和气。作为文明社会的一员,让我们齐心协力来营造一个充满阳光、充满关爱、和谐温馨的社会大环境,一起向社会传递文明“正能量”。

拒绝道德绑架演讲稿 篇2

大家好!

一位独自上学的10岁小女孩坐在公交车的爱心坐上,听到一位婆婆不停的吐槽无人让座,最终哭着让了座。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座的孩子最终受不了道德的谴责,将座位让给了婆婆。这位婆婆心安理得的坐上了爱心座位,她是不是忘记了给她让座的是个独自去上学的小姑娘?

近年来,有关公交车上老年人逼着年轻人让座的事件层出不穷,各方对于事件的态度也是众说纷纭。从上幼儿园开始,老师就教育我们“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将“尊老爱幼”这一美德放到现如今的“逼着让座”这件事情上,是不是有种道德绑架的嫌疑?

当今年轻人压力大,来自工作的、家庭的,朝九晚五再带个加班,柴米油盐酱醋还得买房,使得他们必须去拼搏,或许只有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才可以休息休息、放松放松,为什么不能多点理解和包容?

公共交通资源,谁都有权利乘坐,年轻人有义务为老年人让座,但是老年人没有权利要求年人人让座。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会逼着年轻人让座,也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不会给老年人让座,但是总是有那么一个小群体在,这个群体恶化了“老年人”“年轻人”这两代人的关系,对于这样的群体,我们可以说不!绝不让道德绑架了年轻人!

谢谢大家!

拒绝道德绑架演讲稿 篇3

他旁边有一个站着的老人,公交车人满为患。辛苦一天的他很想好好休息一下,但旁边的人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

他知道他们在鄙夷他一个年轻人不给老人让座。但他真的很累很累。低血糖又犯了。翻遍背包也没翻到半点吃的。就在他好不容易忍着头疼找到一颗糖时。后背的大婶在他身上碰了一下。

糖咕噜噜地掉了下去。他回头。“哟,小伙子真没公德心,就不能让个座吗?。”他的头已经快疼的裂开了。那个沾满灰尘的糖还在翻滚,他闭上眼。周围的人一个接一个讨论着他。几分钟后甚至大声地喊。老人无措地站在,连忙冲人群说“没关系,没关系。”

声音更大了。“啧啧啧。”“真厚脸皮。”“他居然能岿然不动?”

他无法争论,他站起身,向老人笑。身体却如化了的雪糕,在人群中轰然倒下。老人终究没有坐上那个椅子。他的糖也终究碎在了众人慌乱的脚步声中。

他应该让座吗?他必须让座吗?他没有公德吗?他是厚脸皮吗?他只是很累,他想休息,他是个人。老人是人,青年是人,孩子是人,男人是人,女人是人,乞丐是人,富豪是人。

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是弱势者。让座是情分,不让是本分。当你拿着“孝亲敬长”的口吻去逼迫别人“行善”时。你就是道德绑架。请不要站在三观的制高点去鄙夷别人。让座是,画墙是,扶过马路是,学生因为老师罚而自杀也是。你不是当事人,你只是看客。你自以为是的“社会公德心”并不能代表一切。这很垃圾。

网络与现实世界,每个键盘侠都是杀人犯。

拒绝道德绑架演讲稿 篇4

某八旬老人坐动车看病,女儿只买了半程的坐票,半程后被女大学生请了起来,其女儿要求一起坐被拒绝而争执,后来一名中年男子给老人让座,其女儿留下一句一味深长的话:“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女大学生为此感到委屈,做自己的位置错了吗?我认为让座也要尊重他人,合法正当的权利,真正的孝顺不能依靠道德绑架。

关爱老人是中国道德的核心,是“忠孝”。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让座老人天经地义,但是要做老人也要尊重他人合法正当的权利。人们的合法权利是法律授予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老人的女儿也一样,其女儿没有为了孝顺父母而侵犯他人正当权利的特权。女大学生既然付出了全程车票的车钱,就应当享有全程坐座位的权利。让座只是中国人思想观念中的伦理道德,法律是中国长治久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保障,是国之根本。当道德观念与法律观念相冲突时,我们应选择法律,维护法律权威。因为与道德伦理相比,法律才是规范人们社会行为最重要的原则,最根本的底线。一旦法律的权威被践踏,那么国之根本就会被动摇,国将不存。所以孝顺的伦理道德与法律规定的权利相冲时,请选择尊重他人合法权利,他人正当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真正的美德让座不能依靠道德绑架,让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尊老爱幼的体现,但是老人女儿的行为实质上打着“要尊老爱幼要让座”的名义进行道德绑架。

真正的美德是内心自发的,让座也应是个人自愿的,而不是外界进行道德绑架强行逼迫的。如果纵容这种尊老爱幼的口号而强行逼迫让座的行为,只会给社会带来不良的风气。

真正的美德在人们心间,大家自有一把衡量是非对错的尺子,真正的样子应是自愿不是被逼,真正的孝顺是给老人要一张全程车票。

拒绝道德绑架演讲稿 篇5

受不了别人说什么为你付出了多少,你必须如何怎样,如此这般的道德绑架只能让人厌烦罢了。

别人多辛苦多累,就是让我听从的借口?

对不起,别人的这些付出不是我求来的。

我宁可不要这些付出,宁可自己再累也要保持着独立。

人要想活着足够潇洒,就别去欠什么人情债,别和任何人来往深交。

你以为的这些相谈甚欢,总有一天全都是代价。

别把人情当成资本,否则所有的羁绊都只能成为束缚。英语里那就是一个词吧。

有朋友,三三两两,快快乐乐,吃喝玩乐,别扯到什么利益关系。友谊不是互相利用,爱情更不是。

有些人就一直在打感情牌。以为自己多菜多可怜状的怎么样,于是根本没有别人去在乎。因为痛苦就能换来别人的同情,在那同情上作为要挟的资本。不得不说有一些人根本就没有感觉的。

最怕有些人没有任何的边界感,只知道无限制的向别人索取,认为别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就有一。义务方方面面对他负责的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我极端讨厌被道德绑架就是如此。心境恶劣。前所未有的痛苦吗?不,痛苦一直都有,一直都在,根本不可能停下来。

但愿我可以远离道德绑架啊。

拒绝道德绑架演讲稿 篇6

大家好!今天演讲的内容是“我们都被道德绑架了”。

当有人看到老弱病残需要人帮助的时候,而有人没有出手帮助,导致了很严重的后果,比如死亡或者怎么样的。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开始数落这个人的人品有问题或者是这个没有道德什么的,或者说这个人怎么可以这么冷漠。与此同时,并没有人真正的去抛开道德观去重新思考这个人为什么会这么做。而当我们抛开道德观再去看待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就会发现并不是那个人愿意去那么做,而是在这个社会这个体制下无奈的表现,只有这样自保,才不会招惹上不该有的麻烦。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首先,很多人并不懂的知恩图报,起码的谢谢都不对别人说一句,这何不让人心寒?其次,现在也很多人出手帮了,却反而要被人讹诈钱财,而法制却并没有站在真正的受害者一边,得不到保障,这何不让人心寒?最后,现在也很多见义勇为的人,而把自己的生命都搭上了,或许大家都会觉的这是一件很值得大家夸奖的事,可是事后谁又记得你?事后你的家人要怎么生活?如果一个家里就靠你一个人养活,你甩手一走其他人要怎么办?这何不让人觉得付出的代价太大?总总的一切想下来,也就能理解那些不出手的人为什么会那么做。

所以,我们都被最初的道德观所绑架了。

其实,我们的逻辑思维其实很多时候都已经被束缚在一个条条框框里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观。而这三观是直接影响一个人对事物和人的判断。当一个人的三观一旦确立了,在认知里就已经形成了对事物的对与错。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自然每个人的三观也是不一样的,这就导致了对在同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不懂的看法和见解,而对事物和人的评判标准也就不一样了。而在我们的逻辑思维里,道德的分量似乎还是挺重的,这又间接的导致我们大家都容易被道德所绑架。

而这样的逻辑似乎并不能做到去理解和分析一个人的行为。所以我个人认为,不管是对人还是对物,如果理性的看待人和物的话,是要抛开自己的三观去看,去想。现在在我看来,这应该才是真正的理性。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容易被道德所绑架。同时,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和领悟。

谢谢大家!

拒绝道德绑架演讲稿 篇7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道德也是我国流转至今的美好品德,有时候也会被当作评判一个人的标准。追求道德,本是一种良好品质,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衍生出一个新词: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公交车上时“现在的年轻人啊,越来越不懂事了,看到老人都不会让座了”,亲戚带着孩子来家里玩时“不就是一块表吗?摔坏就算了,他只是个孩子,不懂事,你和他较什么劲”,路边看到乞丐给了点零钱时“看你穿得那么好,怎么只给这么点啊,我那么穷,你不应该多给点吗”,在明星微博下的评论“这么有钱还不如捐给山区,只会贪图享乐”

他们自以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一旦不一致就会出言讽刺,仿佛别人做了什么罪大恶极的事。道德绑架便是以道德作利刃,当为人提倡的道德变成了束缚人的枷锁,它便也成了导火索,只需一个火花就能将这个社会引爆。

道德应该是人们对自己行为的约束,是一种良好的意识形态。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尊师重道……这些都是优良的美德,为整个社会都增添几分温暖人心的色调。可是,道德绑架让原本的美德变了味,当礼让从美德变成义务,当行善从主动变成被动,这个时代也像被颠倒过来一样。这样的绑架实在可怕,麻痹了人们的善良之心,挟持着大众的选择权利,这样的行善早已成为压在心中的负担。当人们已经害怕厌倦了,道德也就随之瓦解。

而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道德,理性反对道德绑架,让道德绑架不再是行善的绊脚石,让社会被善意和温暖拥簇着,这才是它该有的样子。

本文网址://m.w286.com/rijidaquan/46945.html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