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金山上教案
2025-04-24 北京的金山上教案北京的金山上教案(精品17篇)。
(1)北京的金山上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北京的一些著名建筑和发生在北京的重大活动,知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2、能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北京的资料,并参与介绍和讨论。
3、感受祖国首都的美好,萌发对做过首都的喜爱之情。
4、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5、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了解即将开展的活动,请家长协助幼儿完成调查。请幼儿在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中选一样最感兴趣的内容,活动时使用。请幼儿收集北京特产、长城的资料。
2、教学挂图:《我们的首都--北京》。
活动过程:
1、了解北京好吃的特产。
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欣赏并了解。
教师:这里有一些好吃的,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你们吃过吗?
教师:这些好吃的食品都是北京的特产,你们去过北京吗?你们知道北京是什么样的吗?
2、了解北京的著名建筑和重大活动。
出示教学挂图《我们的首都--北京》。教师(指挂图上的天安门广场):这是什么?周围有哪些建筑?
师幼共同讨论,了解天安门广场上主要建筑物的名称,再对照挂图看。
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天安门广场的情况,鼓励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资料进行介绍。
教师小结:天安门广场上有很多重要的建筑,国家领导人会在那里接待外宾,很多重要的会议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人们还回到人们英雄纪念碑前纪念英雄。
教师(指挂图上的奥运场馆):这是什么地方?这里进行过什么重要的活动呢?
教师:长城是我们中国古代时候建造的,有很多的人用了很长的时间才建成,它是用来防止敌人的侵略的。长城很长,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
教师小结:北京有很多幼儿在小组内讲述。
4、集体小结,并请幼儿将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布置在主题墙饰中。
师幼共同小结:每个国家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城市作为这个国家的首都,北京就是我们中国的首都。北京有很多领导人在北京工作,在那里会见外宾,开一些重要的会议。2008年的奥运会也是在北京举行的。北京还有很多好吃的特产、好玩儿的地方。
请幼儿将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布置在"我最喜欢的北京"的主题墙饰中。
延伸活动:
活动结束后可以在班级的建筑区布置一些长城或天安门的照片提供合适的辅助材料,引导幼儿在建筑区搭建这些建筑。也可以请幼儿共同收集一些之和,在班级中创造性的建造一座"长城"(或幼儿感兴趣的其他建筑)
活动反思:
这一天,阳光普照,秋高气爽,桂花飘香。中心幼儿园大班小朋友准时出发远足敬老院,一路上,孩子们两两拉手,排着整齐的队伍向着目的地前进。他们象一群出笼的小鸟,非常的兴奋,不时指点着路旁的东西。活动结束后,给我的印象很深,听我一一道来。
首先,在幼儿的安全上。在活动前,我先踩点,查看路况,计算路程,了解这些情况后,在年级组内先讨论,怎么走?然后大家出发,参观路上必须走过一个十字路口。我们手牵手、拉着前面小朋友的衣服,想老鼠衔这尾巴,一个跟着一个,不掉队、不争抢,保证了孩子的安全。每位老师也在积累经验,知道以后过马路的方法。从这里也反映老师牢记安全,心系孩子。让孩子的活动,家长放心。
其次,参观田野。孩子门到了田野,新奇的世界呈现在面前,如何把有限的时间尽可能的利用。在参观中,充分电动孩子的主体性,让孩子去发现、探索、解决,他们居然想到:让老师抱着能看到柿子、摘柿子;让老师去拔水稻,每人一粒稻子,剥开来看个究竟,怎么后来就变成米呢?还在议论毛豆、黄豆,知道毛豆成熟变黄,就是黄豆。当看到山芋时,我引导他们挖山芋。蔡文杰、缪涛小朋友在蒋老师的指导下挖起了山芋。你看:小手还真能干,揪掉了山芋藤,就用双手刨起了地。在刨地中,我发现他们一边刨一边拉,终于挖了出来,在活动中,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孩子成为探索的源泉。
最后,我们在敬老院进行了慰问演出。孩子们一个个进行了表演,有唱歌、诗朗诵、舞蹈、韵律活动、打击乐等,还为爷爷、奶奶自制了礼物,高兴得爷爷、奶奶合不拢嘴,我们还去那些起不了床的爷爷、奶奶身边慰问,送礼物归他们,让他们也感受重阳节的温暖。
通过这次活动,充分体现了社会即学校的陶行知思想,让孩子在实践中获得知识,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掌握知识,获得经验,把幼儿作为活动中的主体,在活动中得以体现。
(2)北京的金山上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评价。
2、利用资料分析说出北京的城市职能。
3、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建设的成就。
4、通过学习北京祝福祖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的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
北京城古建筑的保护与发展。
课时: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课型:新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多媒体播放歌曲《北京欢迎你》,在歌声中把同学们引入新课。
二、学生自主预习
教师给出本节学习目标,学生阅读教材自主预习,可以组内互相讲解。
措施: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在预习时,把重点的基础知识点理解并记住。
三、学生分组上黑板
每组按老师分派的任务在黑板上写出来,组内讨论,各个过关,组内完成的可以去其他组学习讨论。同时组内分工,明确各自上台展示的内容。
四、分组展示
全班同学集中在黑板前,各小组轮流上台分析讲解本组的学习内容,并指出容易出错或容易混淆的地方。
第一小组:政治文化中心
1、北京位于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
2、北京的经纬位置大致是;北京的地势,
属气候。
3、北京是新中国的,是全国的、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
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4、举例说明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
措施:以上内容板书在小黑板上,由第一小组不同组员上台讲解,在讲解第2题时,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从图上把知识点落实到位。讲完第3题后,教师应追问:北京长期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其地理位置有什么有优点?第4题可以让学生通过书本的图片文字说明后,再举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的实例。以把课堂气氛推向一个小高潮。
第二组:历史悠久的古城
1、列举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
2、北京的名胜古迹中,
、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措施:第1题学生通过所学历史知识或上网查阅资料,对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做简洁的介绍。预见:这里可能会要让几个同学相互补充才能完整。第2题后教师追问:谁知道这些名胜的历史价值?学生通过多媒体图片辅助展示,一人说一处,简洁的话语即可。教师再次追问:对这些名胜我们该如何来保护又很好地开发利用其价值?通过追问突破本节的难点。
第三组:建设现代化大都市
1、北京现代城市建设的成就。
2、北京现代新的地标建筑。
措施:第1题学生通过多媒体图片资料的展示,从三个方面说明。教师追问:有没有去过北京的同学,上台谈谈对北京城市的印象。第2题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即兴上台做简单的分析说明。
第四组:总结提升
1、xx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说明北京是我国的()
a、文化中心b、国际交往中心c、交通中心d、政治中心
2、下列关于北京的发展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是个文化古城,历史遗留建筑很多,严重阻碍了北京的发展,应该坚决拆除。
b、今天的北京城区一改过去的旧面貌,历史对北京的今天毫无影响
c、为加快北京的发展速度,应加大工业发展的力度
d、在北京的建设和发展中,应在注意保持旧城格局和原有风貌的同时修建现代建筑
措施:让学生在讲清答案的同时,能分析其原因。尤其是第2题,讲完后教师应追问:abc答案分别错在哪里?
第五组:国庆60周年在即,请为祖国北京送上你的一句衷心的祝福。
措施:通过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在此把课堂气氛推向最高潮。
五、当场检测
1、北京是我国的、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
2、北京的经纬度分别是。
3、北京的名胜古迹有
4、北京现代新的地标建筑有、、国家大剧院和央视大楼。
措施:老师读题,学生只写答案,对桌互相改,错二个以上的把名字交给老师,下节课前过关。同学们上台纠错提醒:指出刚才有哪些容易出错的字或知识点,并把正确的板书到黑板上。
(3)北京的金山上教案
自己登上的峰顶,那里的景色永远是最美的。
——题记
“现在,我来播报一下此时此刻的地理情况:我位于四川黄安坝的一片草场,现在是下午4点整,我的目的地就是草场的顶峰!”
放眼望去,眼前是一片无边无涯的草地,荆棘般的植物穿插在幽绿的草地上,枯萎的刺花还是挺立在路中央,好像即使已经干枯了也要倔强地挡住我的去路,一丝小小的担心油然而生。天空似乎和草场挨得特别近,就好像两片色块重叠在了一起,上面是湛蓝的,下面又成了青绿的,接头的地方又好似被墨色渲染了一般,重叠得那么融洽。
刚刚踏进草地,脚底下升起了一片柔柔的感觉,在微风的吹拂下,好像乘上了祥云在飞,眼前是一片室外天堂的景象。我们跟着导游一步步往上爬,第一步,小株的植物从我脚下擦过,好像细沙从脚边慢慢滑过,痒痒的,却很舒服;第二步,脚下的干草发出清脆的一声响,旁边的小虫子受了惊吓,一下子飞开;第三步,刺花故意从我腿上溜过,还发出一个小针似的暗器插在我的皮肤上,钉了一个小小的孔,但只有轻轻的刺痛。
这样走了十来分钟,坡度越来越斜,我们都累得气喘吁吁的,但我为了看山上的风景,喝了几口水就继续往上爬。
我们经过了一片雪白色的小太阳花地,成群的小花交错地生长着,因为没有人去修整它,所以它们生长得格外迅速又格外漂亮。远处又有一片好似映山红似的薰衣草,在微风的吹拂下各位飘香,我凑近了一闻,淡淡的香气中有着丝丝泥土的味道和露珠的新鲜,每一片花瓣上似乎都有蜜蜂蝴蝶停留过的身影,每一片枝叶上似乎都有微风和阳光带来的痕迹。
渐渐地,我们已经走了大半个山头了。山上传出一声声奇怪的嚎叫,多数是清脆的,但有些高傲,有事有略有些刺耳,随着脚步的越来越近,我渐渐听出了头绪——那是……马的叫声!听这阵势,好像不止一两匹马,而是更多更多似乎成群结队的马儿在山头呐喊。有了这新的前进的动力,我继续打起阵势往上爬,好像一时之间不知道什么叫疲倦,我的字典里也一时间没有了“累”这个字。
望着脚下的风景,最底部是一片绿色,然后随着角度的往上,变成青绿……蓝绿色……一梗小小的茎上缠绕着几丝小小的白色的东西,然后往上便是一片红彤彤的红色,红得那样刺眼,却又那样令人陶醉万分。放眼望去,一片全是那火红色,好像一束束跳动的火苗,随着淡淡的微风越染越多,在阳光下跳跃着,飞舞着,它们引来了万千的蝴蝶、蜜蜂,也是的,这样美丽的红色,谁能不为之陶醉?
走过了一片片林地,山顶已经尽在咫尺,远处的马儿挥舞着那长长的尾巴,欢快地向我招手。
我又一次为了山上的风景爬了上去,汗水不知不觉地流了好多……
最后一步……那是彻底跨上了山顶……
迎接我的是一片和煦的清风,不带一丝杂念,就带着满怀的热情从我肩头擦肩而过。脚下是一片格外耀眼的绿草地,各种不知名的蝴蝶飞舞翩翩,就像一道道彩虹不断地划破天际,带来无限的美好感觉。慢慢抬起头,眼前好似一片室外桃园,无边无际的绿色笼罩在这里,连天空都好像退让了三分,棕色的成片的动物连成一排,好像在欢迎我的到来。他们甩甩尾巴,抖抖身上的灰尘,毫无顾忌地飞奔而去,留下一片无尽的自由与憧憬。
第一次看到这么蓝的天,纯净得仿佛初生一般,天边没有一丝的云彩,偶尔很快地拂过几片,又很快地离开了……眼前是一片最浩瀚的天穹……
山上的风景永远是最美的,因为……那是通过自己努力登上去的,所以,只有自己努力过的风景,才是用最美好的画笔画出来的最唯美的画……不,那不是画……
(4)北京的金山上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图片、故事等多种途径来充分感受音乐,并通过声音、动作等来表现音乐。
2、发展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热闹的森林"图片一张;小提琴、笛子、大鼓、钢琴、沙锤、铃鼓、碰铃等多种乐器;小松鼠、小白兔、小鸟、小狐狸头饰各一,并布置于教室四周。
2、幼儿熟悉小提琴、钢琴、长笛、大鼓等多种乐器。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小提琴、钢琴、长笛、大鼓四种乐器,引导幼儿讨论喜欢的乐器。
指导语:
(1)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要请我们开个小小音乐会。你们看,我带来了什么?
(2)你们会演奏这些乐器吗?上来试试。
(3)还有谁会演奏别的乐器?
2、引导幼儿倾听音乐,理解歌词内容。
(1)引导幼儿仔细倾听音乐。指导语:在热闹的森林里,住着一群音乐家,我们听听他们的演奏。
(2)请幼儿说说歌曲里说了什么,并谈谈自己对音乐的感觉。
(3)教师出示"热闹的森林"图片,带领幼儿按歌曲节奏念歌词。
3、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注意听乐曲中四种乐器音色的变化,并在此间奏处模仿演奏乐器的动作。
4、启发幼儿分角色表演音乐。
(1)自由分配角色。指导语:森林音乐会就要开始了,现在我们来邀请一些山上的音乐家。(教师介绍四个音乐家的位置)
(2)教师当指挥家,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音乐。
5、带领幼儿召开班级小小音乐会,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乐器表演音乐。
6、教师小结。
指导语:森林音乐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5)北京的金山上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
2、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淘气可爱。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主线:猫的性格特点
训练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猫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整体感知。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猫》这一课。
板书:大猫古怪、
小猫淘气
二、深入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讲读第1自然段
(1)“古怪”是什么意思?(指跟一般情况不同,让人难以琢磨。)
(2)都哪几自然段写的是大猫的性格古怪?
(3)现在先请你有感情的朗读一下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大猫的古怪具体表现在哪儿?(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4)为什么它老实、贪玩、尽职就说它的性格古怪?
(5)那课文是怎样抓住重点词句,把猫老实、贪玩、尽职的特点写具体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猫老实的,读一读,想一想,从哪可以看出猫老实?
(从成天睡大觉、什么事也不过问可以看出猫老实)
a.为什么从那里就能体现猫很老实呢?
b.请你读一下这句话,边读边想像猫老实的样子。
c.我们都来读一读,读出你刚才的感受。
用上刚才的方法,现在再请你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猫的贪玩与尽职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抓住“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让学生边想象边体会猫的贪玩)
a.问:都有谁呼唤?他们是怎么呼唤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b.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告诉我们。
c.同学们也来读一读,边读边想像猫贪玩时的样子。
猫的“尽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哪位同学愿意读一读?
(抓住“闭息凝视”,体会猫的尽职。)
a.问:什么叫“尽职”?(指尽到责任。)
b.“屏息凝视”什么意思?(指控制住呼吸并专注地看。)
c.为什么猫“屏息凝视”就体现了它的尽职?
d.想像猫“屏息凝视”的样子再来读读这句话。
e.带着你的感受请你再来朗读一下这句话。
小结:猫的性格就是这么古怪,带着你的感受,想象着猫的样子请你再来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出猫性格的古怪。
下面,请你自己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一想:文中是通过哪些词句写出猫的温柔可亲与勇猛的,然后用曲线把那些词句标在文中
你们读懂了哪句话或哪个词语?请举手。
(抓住“蹭”,抓住“丰富多腔”,体会猫的温柔可亲;抓住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与上蛇也敢斗一斗,体会猫的勇猛)
读出你的感受。
猫时而温柔可亲,时而一声不出,既胆小又勇猛,它的性格是多么古怪呀,但是老舍还是那么的喜爱它,先在请你再来重读一下这两段,看看哪里体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作者把猫的脚印比作“小梅花”,把猫的叫声说成“丰富多腔”、“变化多端”,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猫。)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大猫的性格古怪,而我们的小猫又是多么可爱呀,现在请你挑选第四自然段中最能说明小猫可爱的句子读一读
2.为什么你觉得这句最能体现小猫可爱
3.这么淘气的小猫,老舍先生是怎样评价它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4.你们现在对小猫有一种怎样的感情?(喜爱)读一读,注意读出自己的感情。
三、课堂练习,巩固知识点。
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吧,但是它又();说它()吧,但是它又();真是让人捉摸不定。
2.它要是高兴,比谁都(),它要是不高兴,就();它(),但是它又()。
四、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一篇简洁的文字,一段充满感情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猫儿,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对猫深深的喜爱。这正说明了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这需要你长期细致的观察,带着一颗充满爱的心,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我们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能创造美。
板书设计:
猫
老实贪玩尽职
古怪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胆小勇猛
可爱、淘气喜爱之情
(6)北京的金山上教案
设计理念:
数学最终是要为生活服务的,回归生活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本课内容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学了就可以学以致用,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1.在了解生活中有关打折优惠措施的基础上,能利用百分数的知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方案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深入理解折扣的意义。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情思考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辩证、全面地思考、对待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在了解生活中有关打折优惠措施的基础上,利用百分数的知识,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比较选择最佳的方案和策略。
教学难点:
1、多种方案的计算。
2、合情推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打折计算方法。
1.谈话导入。
2、为学生创设到快餐厅看菜单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合算的角度选择套餐。
出示,如下图。
A套餐
原价:12.5元
现价:10.00元
B套餐
原价:11.8元
现价:10.00元
C套餐
原价:10.80元
现价:10.00元
(1)如果你去吃快餐,你选哪一种最合算?为什么?
(2)A套餐相当于打几折?
(3)B套餐也打8折,应付多少元?
二、分析比较,初用打折技能。
实际生活中的打折多种多样,要反复计算、比较,才能够选择出最好的购买方法。
1.创设情境。
现在许多餐厅可以自己带饮料消费,餐厅的饮料可挺贵,要想合算我们不妨去超市逛一逛,买一些饮料再去吃饭。
甲商场 买大送小
乙商场 一律九折
丙商场 满30元一律八折
2.了解超市的优惠政策。
师:请你举例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些优惠措施的?
生:买大送小就是买一瓶大的送一瓶小的,前提是必须买大瓶的饮料。
打九折就是买100元钱的饮料现在只要付90元钱。
满30元打八折就是买饮料的总价必须达到30元才能打八折,不到30 元不打折。
(7)北京的金山上教案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心灵已然寂静无欲了,不会再为外物所动。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无法拴系的小船。
有人问我平生的功业在何方,那就是黄州、惠州和儋州。
(1)金山画像:指的是金山寺苏轼画像,李公麟所作。《金山志》:“李龙眠(公麟)画东坡像留金山寺,后东坡过金山寺,自题。”
(2)心似已灰:也就是心如死灰。《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以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3)黄州惠州儋州:作者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旁讪朝庭”罪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这三个地方,作者度过了长期的`贬谪生活。
苏轼诗清新豪健,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一格。本诗更是出语惊人,开端便说自己心如死灰,乍看似与作者一向旷达豪爽的性格很不相附,然了解了作者的经历、心情后,就不能不对作者这种心死之哀寄予深切的同情:苏轼“有大才气,真力量,所以沾濡涵泳,无昕往而不可,无所往而不能”(庄尉心《宋诗研究》)。
作此诗时,是苏轼去世前两个月,作者已年逾花甲,堪堪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回首自己的一生,几起几落,失意坎坷,纵然有忠义填骨髓的浩瀚之气,也不得不化为壮志未酬的长长叹息。作者只能慷慨悲歌,自叹飘零。接下来的“身如不系之舟”指的是自己晚年生活的飘泊不定,抒写羁旅漂泊的忧伤情怀。如果仅限于“入乎其内。的抒写人生的苦闷,苏轼也就不成为令人发出会心微笑的“东坡老”。他不会,也不屑在哀愁中沉沦。且看后两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反忧伤情调,以久惯世路的旷达来取代人生失意的哀愁,自我解脱力是惊人的。苏轼认为自己一生的功业,不在做礼部尚书或祠部员外郎时,更不在阀州、徐州、密州(作者曾在此三地作过知府)。恰恰在被贬谪的三州。真是“满纸荒唐言”,然而这位“东坡看”最能够“白首忘机”。失意也罢,坎坷也罢,他却丝毫不减豪放本色,真是不可救药的浪漫。末两句,语带诙谐,有自我调侃的意味,却也深刻地传达了作者此刻的微妙心情。
整首诗庄中含谐,直中有曲。表现了东坡其人其诗特有的风格。读之使人击节可叹,极易受感染。
(8)北京的金山上教案
活动目标:1、通过听觉欣赏初步了解独奏、合奏的演奏形式和区别
2、通过歌曲欣赏复习各种乐器的名称,有演奏乐器的兴趣。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民乐的独奏与合奏。
欢迎小朋友们又一次来到我们的视听乐园,上一次我们欣赏了可以用各种乐器演奏的旱天雷。今天就让我们在欣赏一遍。
1、《旱天雷》独奏欣赏
l 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旱天雷》
2、《旱天雷》合奏欣赏
l 和刚才我们听到的《旱天雷》有什么不一样?
3、合奏与独奏的区别
l 介绍两种演奏形式
师:前面我们欣赏的是一种乐器单独演奏的《旱天雷》,这种演奏形式我们称他为——独奏,后面欣赏的《旱天雷》是由很多种乐器一起演奏的,多种乐器共同演奏的形式我们称他为——合奏
l 独奏和合奏有什么不同?
演奏乐器的数量(多、少)、演奏的效果(干净、丰富)
二、欣赏《山上的音乐家》
1、初步欣赏
l 这段好听的歌曲里讲了些什么?
l 歌曲里有哪些动物演奏家?
2、再次欣赏
让我们再仔细的欣赏一遍,仔细得听听歌曲里的动物演奏家们都演奏了那些乐器。
l 歌曲里动物演奏家一共演奏了几种乐器?是哪几种?
3、游戏:找朋友
在各种图片中找出乐器与动物的对应。
l 这些乐器是怎么演奏的?
三、复习:各种乐器
出示各种乐器的图片,幼儿选择介绍。(名称、演奏方法)
(9)北京的金山上教案
【活动目标】
1、受藏族音乐,舞蹈的风格,喜爱学习民族舞蹈。
2、熟悉旋律,学习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弹簧步。甩袖等)
3、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感受多民族服装的特点。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1、日常活动中了解藏族舞蹈及服装的特点,观看过民族大联欢的录像带,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2、磁带。录音机。
3、民族的服装娃娃。图片若干。
4、安门图片。装饰画。藏族服装。蜡笔。
【活动过程】
1、组织问好。
⑴教师弹曲子,幼儿更节奏拍手。
⑵练声:《我是小小茶壶》。《山谷回音真好听》
⑶律动:《手碗转动》。《喜洋洋》
2、与幼儿谈话,引起幼儿兴趣,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带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民族娃娃来,你们想看看她吗?想和他做好朋友吗?”(出示藏族娃娃)“看,她漂亮吗?”(漂亮)“小朋友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民族)“那知道有那些少数民族吗?”(藏族,朝鲜族,汗族,蒙古族,等等```)“那你们知道老师手上这个民族娃娃是哪个民族的吗?”(知道)“她是哪个民族的呀?”(藏族)“!小朋友真聪明,那你们是从哪里看出她是藏族来的小朋友?”(她穿的衣服袖子很长。腰上还有五彩腰带)“哦,原来是从她的衣服上看出来的,藏族小朋友的衣服很漂亮,小朋友想和她做好朋友吗?”(想)“那我们就先来听听藏族小朋友唱的歌,看看藏族的舞蹈,下面小朋友先听听藏族的歌`````````
3、欣赏《北京的金山上》
⑴欣赏《北京的金山上》
⑵幼儿听音乐拍节奏,熟悉音乐旋律
⑶欣赏舞蹈:教师示范跳一遍完整的舞蹈,引起幼儿兴趣。
⑷小结:“刚才小朋友跟音乐拍的节奏真好,来表扬一下自己(嘿嘿。你真棒)在听完这首藏族歌曲后小朋友能告诉老师,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吗?”(北京的金山上),“这首很好听的北京的金山上。”
4、学习基本工作。
⑴“藏族有哪些基本工作?”(甩袖。弹簧步)“好。下面小朋友跟老师来学习一下藏族舞蹈。
①一脚按拍子点地,双手一上一下翻动
②双手捧哈达,从身体前方慢慢托起至头顶上方,右脚做弹簧步,当手升到头顶的时候双手左右摇摆。
③踏点步,双手一切甩袖。
④双手从下往上翻,做弹跳步。
⑤手上下甩袖,脚前后点地。
⑥“巴扎嗨”是双手在身体的右前方做献哈达壮,弯腰屈膝,右脚跟前侧点地,“嗨”时双手合拳拍击一次原地上跳。
5、学习舞蹈。
⑴幼儿完整学习舞蹈。
“小朋友跳得真好看,来我们跟着音乐来跳一遍藏族舞蹈,好吗?”(好)
⑵幼儿随着音乐跟老师表演舞蹈。
6、小结舞蹈
今天我们班小朋友学了什么舞蹈呀?舞蹈的名字是什么呀,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北京的金山上。藏族舞蹈)
7、总结:
⑴除了藏族以外我们中国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秋天来了,天气变冷了,那些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想叫我们大(1)班的小朋友帮他们画几件漂亮的衣服,你们愿意吗?(愿意)
⑵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各种颜色来装饰各民族服装。
8、评价幼儿作品。
来,举起你们给那些兄弟姐妹画的衣服来看看,画得真漂亮呀。我们把你们给民族娃娃画的衣服,送到天安门去给他们,好吗?
教学反思:
经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在第一课时中应该让幼儿重点欣赏歌曲,不要求幼儿能够学唱歌曲,同时应插入基本步弹簧步、进退步、后替补、侧点等步伐的学习。这样幼儿在第二课时中才能较轻松地将手部动作与脚步动作协调配合起来。同时在教幼儿舞蹈的分解动作时,应更强调动作的细节,提高幼儿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在本次活动的第二课时中,我运用了图谱进行教学。但是发现图谱并没有对幼儿的学习起到太大的作用,幼儿基本上还是跟着老师的动作学。图谱的利用率不高,可能是因为图谱画的有些小,并且没有将一句歌词中出现的动作画在一张纸上。下次如果仍然选择用图谱,那应该充分发挥图谱的作用,提高它的利用率。
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北京的金山上》含反思这篇文章共5177字。
(10)北京的金山上教案
(一)活动目标
故事等多种途径来充分感受音乐,并通过声音、动作等来表现音乐。
2、发展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3、培养幼儿随音乐节奏做动作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笛子、大鼓、钢琴、沙锤、铃鼓、碰铃等多种乐器;小松鼠、小白兔、小鸟、小狐狸头饰各一,并布置于教室四周。
钢琴、长笛、大鼓等多种乐器。
(三)活动过程
钢琴、长笛、大鼓四种乐器,引导幼儿讨论喜欢的乐器。
指导语:
(1)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要请我们开个小小音乐会。你们看,我带来了什么?
(2)你们会演奏这些乐器吗?上来试试。
(3)还有谁会演奏别的乐器?
2、引导幼儿倾听音乐,理解歌词内容。
(1)引导幼儿仔细倾听音乐。
指导语:在热闹的森林里,住着一群音乐家,我们听听他们的演奏。
(2)请幼儿说说歌曲里说了什么,并谈谈自己对音乐的感觉。
(3)教师出示"热闹的森林"图片,带领幼儿按歌曲节奏念歌词。
3、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注意听乐曲中四种乐器音色的变化,并在此间奏处模仿演奏乐器的动作。
4、启发幼儿分角色表演音乐。
(1)自由分配角色。
指导语:森林音乐会就要开始了,现在我们来邀请一些山上的音乐家。(教师介绍四个音乐家的位置)
(2)教师当指挥家,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音乐。
5、带领幼儿召开班级小小音乐会,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乐器表演音乐。
(11)北京的金山上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22--23页,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认识国际通用长度单位毫米与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2、理解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掌握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的换算。
3、培养学生估测和实际测量以及熟练使用测量工具测绘的技能。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体验毫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毫米和分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 :
每生一把尺子,一张测验纸,同桌一套学具材料(纸条、牙签、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前面我们学习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下面以2人小组回顾复述以下内容:1米=( )厘米 床长2( ) 铅笔长15( )
二、设问导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情境图)昨天晚上有一位小朋友叫甜甜,他做了一个有趣的梦,你们想不想知道他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看一看吧!大家看,他梦见谁了?
生:齐天大圣孙悟空。
师:齐天大圣在向小朋友们展示他的金箍棒呢!变小小变成1分米长了!可以放在甜甜的手心里了。还能变得更小呢,小小变成5毫米长了,放在了齐天大圣的耳朵里了。
师: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发现了数学信息,那么谁能来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生:5毫米有多长?
生:1分米有多长?
师:想要知道5毫米有多长,那我们只要知道1毫米有多长就可以了,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分米和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2、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认识毫米
(1)猜测
师:孙悟空可以把5毫米的金箍棒放进耳朵里,说明了什么?(毫米很小) 师:那1毫米有多长呢?你来猜一猜。(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12)北京的金山上教案
怎样改变这样的尴尬局面,又让孩子们心服口服,并调动学习的舞蹈的积极性呢?于是,我请一位小朋友自告奋勇上来和我进行比赛,让幼儿仔细看看,谁的动作更好看。看到佳佳踊跃报名,我就顺势请了佳佳,几个动作下来,小朋友们看到,佳佳在音乐之下,根本就没有做什么动作,而我则放松了心情,挥舞着彩带,自然、优美的和着节拍,跳着舞,小朋友们一下子被我的舞姿吸引了,为我鼓起掌来,这时我趁热打铁问大家:“这个舞蹈好看吗?”“好看——!”看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我忙请幼儿一起学起了舞蹈。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学得很认真。
在幼儿说出老师的动作不好看的时候,其实我很汗颜。由于个人在舞蹈方面不是很自信,所以导致自己虽然在课前进行了多次琢磨,但还是在幼儿面前很紧张,动作比较,才会发生这样的状况。还有,平时与幼儿之间虽然有很多语言上的交流,但还是与幼儿间缺乏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以后不仅要在课前认真备课,还要在舞蹈基本功上加强练习,并加强与幼儿间的情感互动。
(13)北京的金山上教案
活动目标:
⑴.受藏族音乐,舞蹈的风格,喜爱学习民族舞蹈。
⑵.熟悉旋律,学习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弹簧步.甩袖等)
⑶.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感受多民族服装的特点。
活动准备;
⑴.日常活动中了解藏族舞蹈及服装的特点,观看过民族大联欢的录像带,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⑵.磁带.录音机。
⑶.民族的服装娃娃.图片若干。
⑷.安门图片.装饰画.藏族服装.蜡笔。
活动过程:
Ⅰ.组织问好。
⑴.教师弹曲子,幼儿更节奏拍手.
⑵.练声:《我是小小茶壶》.《山谷回音真好听》
⑶律动:《手碗转动》.《喜洋洋》
Ⅱ.与幼儿谈话,引起幼儿兴趣,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带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民族娃娃来,你们想看看她吗?想和他做好朋友吗?”(出示藏族娃娃)“看,她漂亮吗?”(漂亮)“小朋友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民族)“那知道有那些少数民族吗?”(藏族,朝鲜族,汗族,蒙古族,等等```)“那你们知道老师手上这个民族娃娃是哪个民族的吗?”(知道)“她是哪个民族的呀?”(藏族)“!小朋友真聪明,那你们是从哪里看出她是藏族来的小朋友?”(她穿的衣服袖子很长.腰上还有五彩腰带)“哦,原来是从她的衣服上看出来的,藏族小朋友的衣服很漂亮,小朋友想和她做好朋友吗?”(想)“那我们就先来听听藏族小朋友唱的歌,看看藏族的舞蹈,下面小朋友先听听藏族的歌`````````
Ⅲ.欣赏《北京的金山上》⑴.欣赏《北京的金山上》
⑵.幼儿听音乐拍节奏,熟悉音乐旋律
⑶.欣赏舞蹈:教师示范跳一遍完整的舞蹈,引起幼儿兴趣。
⑷.小结:“刚才小朋友跟音乐拍的节奏真好,来表扬一下自己(嘿嘿.你真棒)在听完这首藏族歌曲后小朋友能告诉老师,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吗?”(北京的金山上),“这首很好听的北京的金山上。”
Ⅳ.学习基本工作。
⑴.“藏族有哪些基本工作?”(甩袖.弹簧步)“好。下面小朋友跟老师来学习一下藏族舞蹈。
①一脚按拍子点地,双手一上一下翻动
②双手捧哈达,从身体前方慢慢托起至头顶上方,右脚做弹簧步,当手升到头顶的时候双手左右摇摆。
③踏点步,双手一切甩袖。
④双手从下往上翻,做弹跳步。
⑤手上下甩袖,脚前后点地。
⑥“巴扎嗨”是双手在身体的右前方做献哈达壮,弯腰屈膝,右脚跟前侧点地,“嗨”时双手合拳拍击一次原地上跳。
Ⅴ.学习舞蹈。
⑴.幼儿完整学习舞蹈。
“小朋友跳得真好看,来我们跟着音乐来跳一遍藏族舞蹈,好吗?”(好)
⑵.幼儿随着音乐跟老师表演舞蹈。
Ⅵ.小结舞蹈
今天我们班小朋友学了什么舞蹈呀?舞蹈的名字是什么呀,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北京的金山上.藏族舞蹈)
Ⅶ.总结:
⑴.除了藏族以外我们中国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秋天来了,天气变冷了,那些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想叫我们大(1)帮的小朋友帮他们画几件漂亮的衣服,你们愿意吗?(愿意)
⑵.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各种颜色来装饰各民族服装。
Ⅶ.评价幼儿作品。
来,举起你们给那些兄弟姐妹画的衣服来看看,画得真漂亮呀。我们把你们给民族娃娃画的衣服,送到天安门去给他们,好吗?(好)
(14)北京的金山上教案
甲:又是一年欢歌如潮、喜气洋洋的好时节,时钟的声音响彻天涯,新年的列车准时出发。它驮去一个难忘的岁月,迎来了又一度火红的年华。
乙:各位亲爱的领导们、朋友们、父老乡亲们,首先预祝大家新年快乐!虎年吉祥!在这095年最后的日子里,我们个性举办了这次的元旦晚会。在这一年中,大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待会做精彩的表演。
甲:首先,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领导为我们致辞。
领导致辞“……”
乙:你们明白吗?为什么我们、进步的这么快。因为这一切都离不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因为您的信任,使的我们大家能大胆地去发挥、去创造;因为大家的配合,使得我们在工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朋友们,多谢你们!
甲:为了展示我们的风采,我们牺牲了许多的休息时光,精心设计节目,精心编排节目。
乙:是呀,演员们不怕苦,不怕累,放下了许多休闲的机会来坚持排练。
甲:瞧!北京的.金山上的演员已整装待发,急着要为我们拜年了!
(15)北京的金山上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通过身体动作感受××××××|×———|两种节奏型,并学习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2.继续锻炼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打击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等。
2.教师根据活动目标中的两种节奏型,自编简单舞蹈,供导入活动使用。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幼儿欣赏舞蹈“北京的金山上”,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通过舞蹈,感受节奏型。
(1)教师随乐句动作,每乐句前两小节脚跳踢哒步(每两拍一次,共两次),第三小节右手高举自左向右手腕转动(每拍转动一次)。
(2)引导幼儿在每句的第一、二小节观察老师的舞步,第三小节观察老师的手部动作。
(3)用拍手为老师的舞步(××××××|)伴奏,用手腕转动配合老师的手部动作。
(4)教师与幼儿随音乐完整练习。
3.分声部练习。
(1)部分幼儿根据指挥做拍××××××|节奏型动作,另一部分幼儿做手腕转动动作。
(2)两部分幼儿交换练习内容。
2.根据乐器音色特点,尝试设计演奏方法。
(1)手腕转动时,用什么乐器演奏?
(2)拍×××|×××|用什么乐器演奏?
(3)音乐最后×××||表示结束应该怎样演奏?
4.乐器演奏。
(1)教师讲述指挥意图,并放慢速度,幼儿随音乐演奏。
(2)演奏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相互倾听,尤其是铃鼓的摇奏要尽量细碎柔和,不要断断续续。
(3)教师指挥、交换乐器演奏顺序。
(4)幼儿交换乐器,练习演奏。
(16)北京的金山上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知道它们在本课中都是表示数目的。
2、掌握9种笔画,能按笔顺规则书写本课生字。
3、认识田字格,能依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
4、认识4个字,会读指定的词语。
5、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读儿歌,大体了解意思。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能依照田字格里的规范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知道它们在本课中的意思,认识4个生字。掌握汉字笔画,能按笔顺规则书写。认识田字格,能依照范字写字。会读指定的词语,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读儿歌,体会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9种笔画,10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汉字了,每个字的上面都有一个音节,音节怎样读汉字就怎样读。
2我们要学习的这些汉字都在一首一首的儿歌里面,今天开始学习“识字(一)”。儿歌是一行一行写出来的,《数星星》这首儿歌共有6行。
3儿歌上面是题目《数星星》,题目前面的“1。”是识字的第一课。学生齐读:1.数星星
二、学习新课
(一)读儿歌
1、教师范读儿歌。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儿歌,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同桌互读儿歌。
4、说说你从这首儿歌中知道了什么?
5、抽卡片读生字和认读字。
6、齐读儿歌。
(二)学习新笔画
1、出示“一”,这个笔画叫做“横”。
2、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名字,看看有没有“横”。
3、教师范写“横”,从左往右写,要写平。
(三)学习生字
1、学习“一”
(1)指名领读字音,教师范写,提问:“一”共几笔?哪一笔?
(2)教师记字形:“一”,横“一”。
(3)学生指名、互相、小组记字形。
(4)“一”表示数目,我们可以用“一”说什么?(一个人、一把椅子……)
2、学习“二”
(1)指名领读字音,教师范写,提问:“二”共几笔?哪几笔?
(2)指名、互相记字形。
(3)组词:三朵花、三棵树、三粒种子……
(四)指导看笔画笔顺表
1、红笔画是新笔画。
2、第一栏是生字,第二栏是笔顺。
3、右下角的数字是生字的总笔画数。
三、巩固练习
1、开火车抽读生字。
2、识字游戏。
四、指导书写
(一)认识田字格
田字格中的横虚线称作“横中线”,竖虚线称作“竖中线”,横竖两条虚线的交点称作“中心点”。4个小格分别称作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
(二)指导书写“一”
1、教师范写,提问:“一”字的一笔写在哪里?两边顶不顶格?
2、师述:“一”,起笔在左横中线,收笔在右横中线稍靠上一点,“横”要平,居中。
3、学生描红,仿写。
(三)指导书写“二”
1、教师范写,提问:“二”字的两横写在哪里?一样长吗?
2、师述:“二”,两个“横”分别在左横中线的上、下,相距不远不近,笔画走向同“一”,各笔画分别居中。
3、学生描红,仿写。
(四)指导书写“三”
1、教师范写,提问:“三”字中的三横长短一样长吗?中间的“横”离上下两个“横”是不是同样宽?
2、师述:“三”,三个“横”分别落在横中线上方,横中线和横中线下方,上下两“横”距中间的“横”不远不近,笔画走向同“一”,各笔画分别居中。
3、学生描红,仿写。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首儿歌和三个生字。
课后反思:学生有主动识字的兴趣,对基本笔画掌握较好,只是个别学生的书写习惯还有待培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培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田字格,能依照范字写字。掌握汉字笔画,能按笔顺规则书写本课生字。学生有自主识字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对汉字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四的书写
一、引入新课
1、读儿歌:指名、小组读。
2、抽卡片读生字。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新笔画
竖横折撇竖弯点竖弯钩捺横折弯钩
丨丿丶
1、教师范写笔画,说出各笔画名称。
2、用铁丝演示“”,帮助学生记住笔画是一笔。
3、学生书空笔画。
4、小组记忆笔画名称和写法。
(二)学习生字
1、提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根据笔画顺序记忆字形。
(3)利用儿歌弄懂字义,组词说句。
2、学生自学生字:四、五、六、七、八、九、十
3、检查自学效果,教师指导。
(1)“四”的第三、四笔是“撇、竖弯”。
(2)“五”的第三笔是“横折”。
(3)“六”的最后一笔是“点”。
(4)“八”撇低,捺高,中间留空。
三、巩固练习
1、抽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2、识字游戏。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从整体到笔画说说怎样写。
2、教师范写。
(1)“四”,第一笔“竖”和第二笔“横折”的右半笔都要往里收一些,且不要拉得太长,第三笔“撇”,起笔稍重,收笔要轻,要拉出笔锋。
(2)“五”,第二笔为“竖”,由竖中线起笔稍左方向运笔。
(3)“六”,第一笔为“点”,写在竖中线上,起笔要轻,收笔时轻轻顿一下,“横”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为“点”。
(4)“七”,第一笔“横”起笔在左横中线稍下,穿过中心点以后在右横中线稍上收笔。“竖弯钩”起笔在竖中线稍左一点。
(5)“八”,第二笔是“捺”,起笔在左上格,起笔要轻,收笔时轻轻顿一下再拉出捺脚。
(6)“九”,第一笔是“撇”稍直,不要太斜,“横折弯钩”起笔后先向右上方运笔,折后向下,稍左运笔,弯要有弧度,钩要小。
3、学生描红,仿写。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7个生字,知道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是表示数目的。
课后反思:学生第一次学习生字,兴趣很高,对基本笔画掌握较好,多数学生书写习惯好,只是个别学生的书写还有待练习。
(17)北京的金山上教案
北京的金山上光茫照四方
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
多么温暖
多么慈祥
把我们农奴的心照亮
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
才旦卓玛-北京的金山上
北京的金山上光茫照四方
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
多么温暖
多么慈祥
把我们农奴的心照亮
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
哎巴扎嘿
- 欲了解北京的金山上教案网的更多内容,可以访问:北京的金山上教案